11月6日上午,碳中和行动联盟与毕马威中国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现场共同发布《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举行首发仪式。白皮书从市场角度出发编制,充分展示中国碳市场与碳金融的实践成效,分享行业领先机构的丰富案例和经验,提炼总结碳金融创新模式,并对未来各类机构参与碳金融创新提出专业建议。
碳金融与碳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增强碳市场活力的同时,碳金融的发展也有赖于碳市场自身的发展。白皮书全面回顾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卓越成果,汇集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碳资产管理等领域15家领先机构在碳金融方面的深厚实践积累和专业见解,旨在构建一套碳金融创新方法论,同时分享市场前沿的创新方案和领先洞察。白皮书对我国碳金融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基于碳金融生态中的监管、市场、服务生态三大维度,识别出六种碳金融创新模式。三大维度包括了监管维度,市场维度和生态维度;六种碳金融创新模式包含了制度规划创新,交易机制创新,主体角色创新,交互场景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网络创新。
首发仪式上,碳中和行动联盟主席赖晓明发表了致辞;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区主席陶匡淳送来寄语;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战略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支宝才就白皮书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白皮书联合撰写方代表围绕“碳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展开了圆桌讨论。毕马威中国金融行业战略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支宝才,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碳金融产品负责人黄达飞,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高级副总裁、碳金融业务负责人王川,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战略客户部(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周步新,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公司碳资产部(碳金融部)负责人刘潇共同探讨了碳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市场洞察,并提出聚焦各创新维度的建设性意见。
白皮书将于2023年11月6日起在毕马威官网开放下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驳斥美方十大谬论。
《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组织保障、用好政策激励、加强标准建设、强化融资对接、促进交流合作、做好宣传总结等6条保障措施,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
白皮书介绍,中国将芬太尼类药品纳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对有关的生产、经营、使用和出口环节实行严格管制。
本白皮书的访谈及问卷调研覆盖了上海近六十家金融要素市场、持牌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功能性机构,为总结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后续政策建议提供了详实的素材。
截至10月28日,深圳绿色交易所统一配额产品(SZEA)累计成交额达20.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