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产业链在全球供应链地位调整,跨国企业在华战略也变了

第一财经 2023-11-13 19:36:36 听新闻

作者:缪琦    责编:任绍敏

市场资源仍然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大的优势。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挑战,跨国公司仍然觉得中国处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中心地带,但变化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多数企业的在华战略也已有所调整。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是跨国企业更好把脉中国市场的平台,也是外界窥探其在华布局的窗口。

在今年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之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原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在致辞中表示,三年来,疫情影响了各种因素,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流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迎来了动荡和重组时代,并出现了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从而导致全球供应链日趋短链化。

在这种短链化的趋势下,对应跨国企业的中国战略,便是越来越深入的本土化。

“我们希望成为中国供应链的一分子,成为百分之百的本土企业。”德国科技集团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告诉笔者,如今任何企业都不得不考虑自身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而要实现安全和韧性,本土化变得更加重要。这是为什么贺利氏在中国的管理团队已完全实现了本土化,也越来越强调“在中国、为中国”,“我们还在不断发现、筛选本土的供应商,以规避极端情况下的断供风险,这对于中国的本土企业而言也是个机会”。

早早提出“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全球”理念的霍尼韦尔,如今更多是将前半句单独提出作为中国战略的重点,而不再多提后者。当然,东方服务全球的事实还在,只是侧重点和趋势变了。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此前回应称,集团的总体战略没有调整,多年来中国的团队不管是研发还是制造,都在服务本土市场的同时,试图将创新服务输出到全球其他国家。在苏州、天津等国内主要的生产研发基地,仍然有不少产品面向出口,并在计划把中国开发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

施耐德电气今年第一次在进博会上全面展示了“中国中心”战略及其创新成果。“中国中心”战略是短链化趋势下中国区本土化升级的落地体现。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提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区供应链本土采购率已达90%以上,其本土化除了“短链”的特点,还有“共生”、“数字化”和“绿色”。

可以说,如今在华外资面向全球的出口,更强调结合了数字化、绿色元素的中国创新或智慧的输出,而早已不再是主要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中国制造。因此,在部分产业转移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现实挑战中,对跨国企业而言,“在中国为中国”因为中国市场仍然庞大而持续深化,而“在中国为全球”没有消失,内在逻辑却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为中国”是为市场

中国吸引外资不乏考验。但在进博会的现场,大量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和部分消费类企业,还在投入真金白银,加码在华产能布局。

面对经济下行、医保集采等挑战,中国的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当下并非没有压力。但长期来看,中国市场仍然是巨大的。这直接促成了阿斯利康等企业在今年乃至近年里密集扩产能。

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需求爆发,作为一个特殊的时期也让一些企业加大了投资,并不得不在后疫情时代面临市场回落带来的压力。不过,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出现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开拓,机会始终存在,不少细分领域也尚未饱和,方兴未艾。

以特种玻璃制造巨头肖特集团为例,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疫情期间疫苗等产品的包装需求激增,他们在2021年决定追加在浙江缙云的投资,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二期项目的竣工验收,这将让其玻管的年产能提高3倍,该工厂前后共投入1.3亿欧元。如今,这些扩张的产能正在等待更多新的订单。而在进博会上,除了展示用于天文望远镜的尖端设备,他们也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医疗医药等领域及应用场景的开拓中,寻找新的客户。

在今年宣布中国多个生产基地投产或新建计划的科思创,其全球高级副总裁、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用“在商言商”来解释动因。她认为,中国是聚碳酸酯全球最大的使用市场,这是公司为什么12年前就把聚碳酸酯业务全球总部迁至上海,目的就是为了更贴近市场,提升团队决策的质量和速度。因此不管外围市场如何变化,即使复杂的全球形势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扰,但目前“没有哪个市场比中国更值得投资”。

面对仍然大也足够大的中国市场,即使卡脖子技术仍然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产业链在多个领域的确在国产化加速中变得更强,发展和迭代速度也超过其他多数区域。这也在倒逼跨国企业增强本土化的竞争力。

德国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坦言,虽然他们在工业领域的清洁设备仍然有优势,但前两年推出的洗拖一体机品类如今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些落后了。因为国内家电企业看到了清洁电器的市场机遇,加大了投入,由于它们更加聚焦、迭代速度更快,销售模式也更灵活,在内卷的大潮中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为此,卡赫不得针对自身的“深度清洁”优势另辟蹊径,开发差异化的产品。今年,他们就重点推布艺沙发清洗机和蒸汽机,展位上几乎看不到洗拖一体机的产品。

“中国品牌的迭代能力更强,外资反而不如,但整体来说战略会更加持续也更稳健。”唐晓东这样比喻,在中国的家电市场竞争,企业打赢了一场仗只能说明还活着,有资格继续参与下一场。不过,中国市场的升级趋势仍然在,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理性和聪明,他们在更谨慎的决策中更加能够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例子是,卡赫相对高客单价的产品反而收获了更好的销量,背后一定程度上是选择者更愿意为性能、设计和品牌买单,而不再只是考虑低价。

在艾周平看来,中国企业进步了,外资也必须要在竞争中不断加大本土化的研发投入以保持领先优势。和欧洲人喜欢在技术成熟后再推出市场不同,中国市场的“内卷”和速度往往会在技术刚刚出现时就放到市场上,在应用中不断迭代,这让中国创新拥有了更大的活力和效率。

“在中国为全球”是陪出海

和以往更多是外资把资金和技术带入中国相比,随着中国供应链的成长和全球化,中企的出海趋势和需求,也在给具备全球化布局能力的外资带来机会。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也更多被摆上了展台。

今年霍尼韦尔展台的一大创新,就是第一次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享展台,展示了合作成果。作为首次参展的企业,半导体企业ADI在进博会上40%的展品也都是和中国伙伴协作展出。这些融合既是为了更好地深耕中国市场,也是本土化的结果。

关于产业转移,其中有不少是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身影。对于外资而言,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本身就是商机,既是广义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中国客户,也是“客户去哪儿,产品和服务就去哪儿”的全球市场的竞争逻辑。在“出海”的风险和挑战之下,中企也尤其需要跨国企业助力、赋能,这也成为了外企将在中国本土化的产品、技术和方案输出全球的契机所在。

风险和机遇从来相伴而生。

普华永道中国风险及控制服务合伙人潘欣鹏认为,所有的企业在短期内都可能面临新挑战和显著增加的风险,除了供应链的问题,还有通货膨胀和成本上升的挑战,环境和气候目标带来的压力,以及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还要额外关注合规风险、环境和社会风险。在不确定性高企的形势下,中企“走出去”尤其需要海内外联动,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去提前布局、缓解风险。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作为服贸领域的展商,普华永道第一次推出了数智化风控解决方案,为合规职能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潘欣鹏以金融机构为例说,不少企业在过去几年里感受到了被动合规的巨大成本,也意识到了利用技术工具辅助人工提升效率的重要性。对制造等其他领域的企业而言,也是一样。企业需要通过风控合规等职能的整合、穿透式管理去提升管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连接前中后台,以更好地从企业全域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监督、提示与预警。

普华永道10月17日发布的《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品牌增长的挑战与机遇》调研报告也显示,大部分受访在华跨国企业一如既往看好中国市场,市场规模、经济增长和消费者认可是吸引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持续投入品牌建设的三大关键因素,但是跨国企业也面临着地缘不确定性、市场增速放缓和中国本土品牌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困扰。

为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当下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还是统一大市场,因为市场资源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大的优势,但是这一优势当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吸引外资依靠优惠政策和低成本劳动力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实现新的吸引外资的手段和目标,除了靠大市场,还要向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要红利,抓紧实施制度性的开放。另外,当前国内的消费复苏动力较弱,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来增强。

(作者系第一财经记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