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15日独家了解到,在杭州私募跑路事件中“踩雷”的机构,除了北京华软新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软新动力”)之外,还有多家信托公司。其中也包括云南信托。
云南信托方面15日对第一财经表示,针对"杭州30亿量化跑路"事件及有关公司个别TOF产品合作方涉嫌违规违约的传闻,公司进行了排查。
“经核实,公司已经严格依照信托文件的约定全面履行了受托人职责,TOF相关产品的投资操作均遵循投资者的意愿,并按照其指定的投资顾问指令执行。”云南信托称,后续,公司将按照信托文件约定和投资者意见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云南信托“踩雷”规模在十亿级,另外还有多家信托机构涉及,最大的一家信托涉及资金规模在30亿左右。“确实有云南信托,但是云南信托合作的不是磐京。”该人士称。
本周百亿FOF华软“踩雷”杭州跑路私募的消息震惊投资界。11月14日,华软新动力发布声明称,公司管理的最终实际投资至深圳汇盛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汇盛私募”)的部分私募基金产品,因汇盛私募发生违约行为导致兑付困难。
汇盛私募法定代表人为张萍,2016年1月成立,曾用名为“深圳汇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7月7日刚刚改名为“深圳汇盛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公司参保人数为“0”。第一财经记者11月14日实地探访公司深圳注册地后发现“查无此处”。
与此同时,多家信托被传“踩雷”相关私募。不过,11月15日,百瑞信托针对“杭州30亿量化跑路”引发私募产品造假风波中涉及百瑞信托的传言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从未与北京华软新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汇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瑜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磐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开展过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百瑞信托历史及存续信托产品也从未投资上述机构的任何产品。
而第一财经从多个信源获悉,“踩雷”的机构还有多家信托公司。另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华软新动力上周开始向投资人进行了风险披露,随后率先曝出“踩雷”,预计其他机构后续也会陆续向投资人进行披露,并采取相关措施控制损失。
此次考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城市在推动技术变革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路径,为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经验与国际参考。
单户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符合一定条件及规模的可提高至5000万元。利率原则上不高于4%,最低可至2.9%。
经检测,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的水质已经恢复,用户可以正常使用。
一、倡导绿色办公,公共机构带头节电。二、倡导绿色消费,商业场所合理用电。三、倡导绿色生产,工业企业科学用电。四、倡导绿色生活,家庭社区节约用电。
机器人、脑机接口产品、AI医疗等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不仅刷新了观众认知,更在寻找全球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