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11月20日在港交所发布第三季度业绩公告,第三季度收入7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6%;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5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9%,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人民币17亿元。小米第三季度营业利润50.1亿元人民币,预估53.7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亏损13.6亿元。
财报显示,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占率为14.1%,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是前三名中唯一实现本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的品牌。与此同时,小米集团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9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23.1百万,同比增长10.5%。
具体来看,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机收入416.5亿元人民币;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20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互联网服务收入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集团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增至698.9百万,同比增长25.2%。
研发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研发支出为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22.0%。集团计划五年(2022–2026)研发投入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研发人员数达到17,563人,占员工总数超53%。此外,集团将继续延展集团知识产权能力,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集团已在全球获得超3.5万件专利。
五一假期第一天,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了4月的成绩单。
与此前行业押注“智能辅助驾驶军备竞赛”的喧嚣不同,“安全冗余”、渐进式路线等成为车企宣传的高频词。
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黑马”,亚军松延动力的合作方也尝到了甜头。
问界称,此次事故,因主驾未系安全带,且方向盘大角度干预,不满足AEB触发条件。
安全不应在发展过程中被忽略,企业发展速度更不应置于安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