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米Q3净利润涨182.9%,造车令研发支出增长22%

第一财经 2023-11-20 19:02:28 听新闻

作者:吕倩    责编:刘佳

该季度,小米研发支出为50亿元,同比增长22.0%,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11月20日,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小米集团营收7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6%;调整后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182.9%,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17亿元;集团整体毛利率达到22.7%。

今日港股收盘,小米股价16.18港元,涨1.51%,总市值4043亿港元。

具体业务表现方面,智能手机业务该季度由于宏观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见明显好转,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该季度收入为416亿元,由去年同期的425亿元同比减少2.0%,主要是由于平均售价(ASP)有所下降,部分被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所抵销。这也使得该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8.9%上升至16.6%。

根据Canalys数据,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1.1%,但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40.2百万台增加4.0%至41.8百万台。智能手机的ASP由去年同期的每部1058.2元减少5.8%至997.0元。ASP减少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非洲及中东等ASP较低的新兴市场的出货量强劲增长,部分被中国大陆ASP增加所抵消。

放眼国际市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欧洲地区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23.3%,在拉美地区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18.3%,在非洲地区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10.7%,同比增长4.7%,在中东地区的市占率增长至17.7%。

成本方面,该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分部销售成本由去年同期的387亿元同比减少10.4%至347亿元,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销售额减少、境外市场存货减值拨备减少以及核心零部件价格下降所致。

针对库存问题,财报显示,小米持续对库存精细化管理,三季度,小米整体存货金额为368亿元,同比下降30.5%,为十一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位。小米方面表示,充沛的现金是核心业务以及新业务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的现金储备为1276亿元。

其次,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方面,三季度小米该品类产品实现收入和毛利率的同比增长,整体收入为207亿元,同比增长8.5%;毛利率达17.8%,同比提升4.3%。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698.9百万,同比增长25.2%。2023年9月,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6.0%至84.0百万。

第三,小米互联网服务该季度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9.7%,毛利率达74.4%,同比提升2.3%。截至2023年9月,小米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23.1百万,同比增长10.5%。其中,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51.9 百万,同比增长7.4%。另外,该季度,小米广告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5.7%;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至11亿元。

该季度,小米研发支出为50亿元,同比增长22.0%,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11月15日,工信部公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其中包括了小米汽车申报车型信息。

行业目前普遍认为小米汽车目前尚未具备生产资质,主要通过合作车厂的方式进行生产。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产品未来能否成功与是否代工、是否使用他人的生产资质无直接关系,比如蔚来汽车也是通过与他人资质合作的形式进行生产。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表示,小米汽车首款预计将在2024年发售,出货量预估5万-6万部,关键卖点为自动驾驶、软件生态、800V快充与动力配置,预估价将低于30万人民币。若售价降至接近25万元甚至低于这一价格,出货量或有上修空间。

长期来看,郭明錤认为小米汽车有两个独特的竞争优势:第一是与既有生态整合,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式、手机与IoT等硬件;第二是销售渠道遍及海外市场。

小米计划未来五年(2022年至2026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截至2023年9月30 日,小米研发人员数达到17563人,占员工总数超53%。此外,小米继续延展集团知识产权能力,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集团已在全球获得超3.5万件专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