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港股内房股表现活跃,截至发稿,融创中国涨超17%,新城发展、宝龙地产、龙湖集团、碧桂园等跟涨。
融创中国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境外债务各项重组条件已获满足,并于当日正式生效。公告显示,根据重组条件,债权人约百亿美元的现有债务,将被置换为6个系列对价共57亿美元的新票据、27.5亿美元强制可转换债券、10亿美元可转换债券以及14.7%的融创服务总股份,该部分融创服务股份对价7.75亿美元。其中,新票据、强制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3种产品预期11月21日在新交所上市,融创服务股份已转让至计划债权人帐下,转让后,融创中国在融创服务的权益减少至49.7%。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强调,过去一段时间,金融部门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保持信贷、债券、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支持改善行业经营,优化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金融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代表性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调研了解行业风险化解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金融需求。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
海通证券表示,本次座谈会要求金融机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将促进正常经营的房企能够获得顺畅的融资来源,减小其流动性压力,从而有助于其持续经营和行业的良性发展。行业政策整体将逐步向好,企业将从规模转向质量发展,而龙头和蓝筹企业强者恒强的逻辑依然存在,相关企业将获得供需改善下的成长机会。
截至发稿,大龙地产涨停,录得5连板;金科股份冲击涨停,卧龙地产、财信发展、荣盛发展涨超4%。
从长周期看,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是驱动房地产周期上行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1990年代之后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住房需求步步攀升。从1998年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国内房地产周期走完了波澜壮阔的繁荣发展阶段。当前随着人口拐点和城镇化进一步放缓,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重大转型并寻找新的均衡点。
投资端来看,近期我们观察到一个积极的信号,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同比增速出现了触底回升的迹象。我们认为其逻辑在于伴随房企库存的持续去化,地产行业的出清即将完成。但近期房企整体经营情况尚未明显好转,行业风险仍存。新开工的修复可能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政策给予支持,帮助开发商顺利完成修复。
应该讲,整体上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较大。
其中,住宅投资72799亿元,下降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