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25日于上海召开的2023全球数商大会上指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作用从供需两端发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机制。
刘烈宏在大会上高度评价数据的价值,他指出数据具有规模报酬递增、非竞争性、费用低成本的特点。“数据作用于不同的主体与不同的要素结合,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倍增效应。”
当前,市场普遍认为的“数商”是以数据为生产经营关键要素的企业。这些企业既有从事数据产品开发、发布、承销和数据资产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的服务型企业,也有从事利用数据赋能的相关产业,推动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的经营型企业,还有为数据采集、传输、管理等提供支撑的技术型企业,是数据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盘活数据要素价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上述业务方向,刘烈宏将数商分为三类:技术型数商、服务型数商、应用型数商。据他介绍,技术型数商促进数据的聚集,通过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地采集、清洗、存储、传输和管理数据,让分散在不同系统平台的数据汇聚成标准化可流通的生产要素,拓展数据来源,提升数据质量。服务型数商通过探索可信流通技术,提供数据质量评估、风险评估、合规交付等服务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可信的连接,推进数据高效地维护。应用型数商通过提供数据开发利用的工具,数字化转型服务等,帮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将控制难点转化为新的增长点,将投入成本转化为新的利润来源。
当前传统数字化软硬件服务商依托长期的积淀,成为技术型、应用型数商中巨大的中坚力量。而伴随着数据流通需求的增长,服务型数商应运而生,成为数据产业的新兴组成部分。根据上海市数交所的数据,从2013年至2023年,中国市场企业数量从约11万家增长到超过100万家。
刘烈宏表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作用,从供需两端发力,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机制。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推进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多措并举推动中央企业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要加快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在最高准许收入范围内,由授权主体制定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上限收费标准,并书面报告发展改革部门、数据管理部门。
鼓励探索多元化数据流通利用方式,发展数据经纪、数据托管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数据流通效率。
加强新兴网络技术创新应用,优化网络计费方式,降低东西部数据传输成本,促进东部中高时延业务向西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