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拥抱变革,致敬创新

2023-11-27 11:15:10 听新闻

作者:杨宇东    责编:冯馨儿

当很多年前我们开始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可能还不会想到,这场变局会持续如此之久、变革会来得如此之强烈。让这场变局不断升级的,是多股时代大浪潮的交汇。

科技浪潮袭来,新技术和新成果的突破与迭代全面提速;经济周期进入期拐点,内在结构也迎来深度调整;放眼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加速洗牌,经济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迎来重构。而浪潮交汇的汹涌,更突出地作用在了产业层面。科技改变生产方式,周期重构商业模式,政治经济格局则深刻影响战略与路径。

这些并不是宽泛而抽象的趋势分析,其实都是我们在观察与调研中能够清晰感知到的变革。

第一财经深度聚焦产业升级与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至今已有十年。今年,第一财经自上海出发,调研足迹从南向北覆盖深圳、广州、东莞、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青岛、西安、北京、沈阳、大连等重点城市,关注企业创新成长路径,总结转型升级新路径。这一路,我们看到了很多变化。

比如,关于企业成长。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史,曾经,一家行业龙头的诞生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百年,需要不断推动技术突破、工艺打磨、商业拓展、全球布局等向前发展。但现在,十几年长成一家细分领域全球龙头企业并不鲜见,市场份额、业务布局、研发水平都不逊色。他们的基因各有不同,但穿透来看,基于人口大市场,以科技研发打通全球创新要素,以产业投资作为放大效率与效果的杠杆,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公约数。

比如,关于全球化布局。曾经,我们看到本土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有的重金买酒店买地标,有的靠成本优势加大对外贸易。但这几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开始回落。但海外收入、海外投资增长仍维持着高位。迈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开始靠技术与产品说话,开始从赚成本差价探索生产能力的溢价。

比如,关于角色定位。曾经,我们更多将产业升级的目标放在企业主体身上。但这几年,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受到重视。政府部门不再是主管单位或者政策决策者,我们在很多地方调研中看到为了企业需求跑动联络的委办局,看过挂在政府招商部门里的区域产业链图谱,亲历策划过政府搭台的产融资源对接平台。在这场转型升级的拉力赛中,每一方都不再置身事外。

透过每一家企业调研案例,透过每一个变化,我们眼前的这场变革在逐步呈现着它的模样。

我们看到了更广袤的中国制造业基底,这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基础,也是产业变革的最大乘数。其中相较其他经济体最独一无二的要素,是完善的产业链,以及充沛的工程师红利。

升维一层,是数字化、智能化的重构,这是在应用层面和场景中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而推动这一切发生的,是发生于源头和塔尖的裂变——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新动能。

这一年,我们既在撰写地域上产业调研的轨迹,更在搭建我们观察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框架。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里,寻找到正在快速迭代中的产业升级通识和方法论,更期待凝聚出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观。这是一场有巨大现实价值、有明确目的地、有时代轨迹同时完全面向未来的调研,我们更期待与时代同行者一路前行。

《行远自迩-中国产业升级启示录》专题由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特约呈现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