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奥平系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
时隔6年再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且此次会议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命名,体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总目标: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总目标。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笔者认为,“金融强国”在党的二十大后首次被提出,体现金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曾提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农业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以及网络强国等概念,但并未提及“金融强国”,而此次会议三次提出,分别是“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其次,把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的成绩讲足,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讲透:
关于过往的成绩,会议指出,“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当前的问题,会议指出,“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最后,会议清晰地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的目标、主题、主线、支撑及重点:
1. 目标:“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
2. 主题:“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3. 主线:“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4. 支撑:“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
5. 重点:“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
货币金融环境:金融资源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以及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篇“大文章”。
会议在“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部分指出“三大着力”,并对每一项作出细化部署,“三大着力”分别是:
1. “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2. “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3. “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笔者下文对“三大着力”及其细化部署分别重点解读。
对于货币金融环境的工作部署,会议首先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关于政策跨周期调节,2020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跨周期调节,“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关于政策逆周期调节,重点则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实现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等。
其次,对于货币政策及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部署,会议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通稿后文则对货币政策强调,“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最后,对于金融资源使用上,会议指出,“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笔者认为,上文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便指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这将是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所重点聚焦的方向。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技改,以及低碳绿色化技改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重大战略”则是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这五篇“大文章”,实质上也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增长方式转型的重点方向,故必然会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倾斜。
整体来看,通过加强金融对创新驱动及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推动中国经济从“房地产—地方政府(基建投资)—金融”的旧三角循环,逐步过渡到“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
当前金融工作重点: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
会议除对上述“金融提供高质量服务”,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两大长期关键作出工作部署以外,还对“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有以下五大重点:
1. 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2. 活跃资本市场;
3. 更好支持扩大内需;
4. 促进稳外贸稳外资;
5. 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从当前经济现实来看,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需求不足矛盾凸显,外需延续走弱。10月PMI录得数据为49.5%,继9月份重回扩张区间后再次降至收缩区间,显示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
10月PMI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再次降至收缩区间,需求不足矛盾凸显。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9月的47.8%下降1.0个百分点至46.8%,外需延续走弱。
故以上五点当前金融工作部署则是针对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经济现实所提出,同时兼顾经济高质量发展。
笔者认为,在政策面加力衔接今明两年稳增长的情况下,未来经济整体活力将好于今年二、三季度,市场主体也应更加乐观一些,积极布局远期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尽管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组合拳”继续发力显效,一季度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总的来看,1-2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较2024年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李强指出,要紧扣居民需要挖掘我国巨大消费潜力。
持续推高“请到广东”系列文旅品牌网络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