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降至收缩区间,显示经济受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维护多边主义等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
2025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需求侧内需拉动+供给侧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设定了经济增长5%和通胀目标2%的主要量化目标。
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25年经济工作,强调稳中求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稳定楼市股市,防范化解外部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张奥平表示,2024年上半年经济增长5%,受到出口改善和“双新”“两重”政策支持。
张奥平认为,尽管近期经济有所恢复,但仍处于较弱中,因此货币政策应调降5年期LPR,这是逆周期调节的应然选择。
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实现较高读数,主要是前年低基数的影响。
会议强调,明年的经济工作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摘要] 本文重点报道了2024年宏观政策及九大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包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以及供给侧创新驱动、需求侧内需拉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防风险、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等内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总目标,强调金融在国民经济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等措施,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6%和50.7%,分别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与1.3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整体看,内外部需求三季度皆已企稳,但向上修复动能不足。笔者预计,四季度,外需回升幅度或将有限。即便美国等全球最终需求国四季度库存周期见底,补库存需求将带动我国出口逐步回升,但因其经济处于周期中的下行阶段,全球总需求仍将难以大幅提升,制约我国下半年出口回升动能。故扩内需仍是当前经济实现恢复的关键,这也将决定下阶段复苏期的向上幅度与时间长度。
大V有话说 | 本月LPR调降幅度也将大于6月LPR调降幅度,预计调降1年期LPR15bp,5年期LPR调降幅度或更大。故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前,应持续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通过降准、降息等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做强企业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助力私人部门有效需求恢复,预期转强,从而助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
大V有话说 | 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研究出台支持民企制度、法律及政策,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1年期LPR较上月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较上月下降10个基点。此外,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而内需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函数。
此次7天期OMO降息,与4月28日政治局会议所作出的经济工作部署相呼应。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0%、47.6%和47.9%,大型企业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但中、小型企业分别比上月下降1.6和1.1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景气度仍弱。从数据来看,5月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48.4%,体现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继续下降。笔者认为,内需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函数。扩内需的关键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预期转强。
产需走弱:生产端,5月PMI生产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处于收缩区间;需求端,5月PMI新订单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处于收缩区间。从数据来看,5月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48.4%,体现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继续下降。
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