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正在不断推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12月7日宣布了新的数字金融和资本市场举措,以扩大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其中就包括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跨境数字人民币试点。
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20年签署数字金融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之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一项试点,允许两国游客在新加坡和中国使用e-CNY进行旅游消费,为旅客在海外旅游期间购物提供更多便利。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指出,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场景。
为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和覆盖不足等问题,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应运而生。2020年10月,二十国集团(G20)提出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并将央行数字货币确定为提升跨境支付体系的潜在工具之一。
该项目力求打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旨在通过覆盖不同司法辖区和货币,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基于货币桥的支付流程与现行跨境支付体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基于各地支付系统的互联,大幅缩短了支付链路。现有体系中需要经过一家或多家代理行,支付链路长,费用高,而在货币桥中,商业银行可在无损合规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交易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根据货币桥真实交易的经验,交易成本可以降低至少50%。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现有跨境结算模式给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带来较大挑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较小的经济体受到了更大冲击,导致其商业银行更难以进入全球金融体系中。跨境结算通常使用少数主导货币进行,这也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外汇来源地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以及相关的金融风险。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能够解决传统跨境结算生态的部分技术瓶颈,提高交易效率。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不与使用者身份相关联,有效保障了境外来华人士的隐私安全。
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有望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多钱包用户的管理体验优化,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注销功能也进一步完善。
中办、国办近日公开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显示,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将科技人才培育放在首位,将全力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另外,还将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并通过深港双向上市制度,促进科技龙头回归A股。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保持强劲的对外贸易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