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复旦张江:光动力药物先行者,迎“双轮驱动”新时代丨中国科创力量

第一财经 2023-12-12 12:46:53 听新闻

作者:俞晟麒    责编:钱焜

随着研发和产能建设的持续推进,ADC药物这一重要产品群逐渐成型,复旦张江即将迎来“光动力+ADC”双轮驱动的新时代。

光动力是一种新兴的医学疗法,相比传统药物治疗手段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广谱治疗能力,同时还有精准治疗、创伤小、暗毒性小等诸多优点,主要被应用于皮肤病、口腔、眼科以及肿瘤等领域治疗。

目前对于光动力疗法的研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疾病的光敏药物和设备需求正在逐步提升,推动全球光动力疗法市场增长。根据MordorIntelligence数据,全球光动力疗法市场2023年-2028年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7.5%。

复旦张江(688505.SH)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光动力药物研发企业,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光动力药物研发平台。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创新推动,该公司已成为全球光动力药物产品线最丰富、销售额最高的企业,毛利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

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后,资金实力显著加强的复旦张江加快了ADC药物研发和商业化能力建设,目前已同时有五个项目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随着泰州抗体偶联药物车间建设完成,ADC药物将成为复旦张江又一重要产品群。自此,该公司也将进入“光动力+ADC”双轮驱动的新时代。

创新成就光动力药物两个首创

复旦张江于1996年创立,是国内最早的光动力药物研发企业。

与其他领域的药物相比,光动力药物比较小众,不过由于光敏药物没有明确的作用靶点,其药物研发大量依赖临床实践,因此不会出现靶点和疾病关系确定后一系列Me-Too药物现象,这一特殊性使得光动力药物一般能够长期处于独家或者少数家的竞争状态。

复旦张江创立之后依靠过硬的研发实力,创新推出了多款全球首创及国内首创的光动力治疗药物,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包括盐酸氨酮戊酸、海姆泊芬、多替泊芬等成熟光敏化合物在内的全球最丰富光动力药物产品线;同时,其光动力药物销售总额位居全球第一。

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剂(艾拉)是该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尖锐湿疣治疗的光动力药物。相比传统疗法可以显著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目前已成为该适应症在国内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是复旦张江另一款光动力代表药物,也是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治疗的光动力药物。作为第二代光敏剂,海姆泊芬有着化合物结构稳定、光毒作用低、代谢迅速、避光期短、病灶消退均匀、治愈率高、瘢痕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显著优势,为长期缺乏良好治疗手段的鲜红斑痣带来了全新解决方案。

上述两款药物迄今均已上市多年,凭借独特的疗效成为各自领域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截至2023年上半年,两项产品累计销售金额合计达到42.3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复美达国内生产线的构建完全采用美国FDA标准,为其向全球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复美达已获批在美国开始II期临床研究,未来有望在当地实现销售,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空间。

基于光动力药物所体现出的一药多适应症及临床治疗新“手术刀”等特点,复旦张江对光动力药物新适应症的探索仍在持续推进,开展了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痤疮、光化角化病、脑胶质瘤等多项适应症的拓展性研究。其中,鉴于光动力药物在临床上对肿瘤等特殊病灶有识别功能,该公司正致力于开展将ALA-荧光引导技术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的相关研究。

11月14日,复旦张江发布公告称,其盐酸氨酮戊酸颗粒剂用于成人保乳手术中乳腺癌可视化的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据介绍,该项目中的荧光指引技术,将被用于指示肿瘤残留和切缘状态,以实时引导切除范围,有望填补相关适应症领域临床治疗技术空缺。

光动力+ADC”双轮驱动新时代

历经二十多年的持续研发与创新,光动力药物技术优势成为复旦张江核心竞争力,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市场回报,但该公司的发展并没有局限于这一领域。

自成立以来,复旦张江始终致力于针对明确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发具有独特临床效果的创新药物,或选择有技术壁垒的已上市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以有效利用研发资源和产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支撑持续的创新研究,复旦张江长期维持营收占比超过20%的高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也逐年递增。

大量研发投入支持下,复旦张江成就了多项治疗学上的突破性进展。截至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合计拥有105个专利及著作权,发明专利为37个,实用型专利37个。

目前复旦张江已逐渐形成了光动力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四大平台。其中,光动力技术平台下的复美达、艾拉以及纳米技术平台下的肿瘤治疗国内首仿药物里葆多,是目前该公司三大核心产品,营收占比达到99%以上。

基因工程技术是该公司在药物研究方面较早涉足的领域之一,但受限于资金实力,早期多个开发项目只能通过技术转让获得受益,并未推进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该公司规模的扩大及资金实力的持续增强,推动基因工程技术药物的产业化逐渐具备可行性。在ADC药物相关研究领域,截至2023年度,复旦张江拟投资金额已达到3.5亿元,规模在四大平台中居首位;在小分子药物端,复旦张江构建了全新的linker[1]drug平台(BB05平台),为后续开发Me-better或创新ADC药物奠定了基础。

据悉,该公司基于BB05平台开展的ADC药物研发共有3项,其中2项已启动I期临床,正稳步推进病人入组工作;另1项已获临床试验受理。截至目前,复旦张江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ADC药物共计达到5项,累计投入金额近3亿元。

此外,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该公司启动了泰州复旦张江II期医药生产基地项目建设,项目规划占地约44亩,预计总建筑面积约42,000平方米,计划逐步建设包括抗体偶联药物车间及配套设施在内的多条生产线。

2023年6月30日,泰州复旦张江II期医药生产基地举行ADC项目试生产启动仪式,该车间拥有2条1000L规模的抗体原液生产线、2条ADC偶联生产线及1条ADC制剂生产线,目前产能预计可达年产80万支ADC药物,标志着该公司抗体偶联药物产能逐步形成,为其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奠定基础,也意味着该公司将迎来“光动力+ADC”双轮驱动的新时代。

随着ADC重磅药物Enhertu(DS-8201)在临床试验中对多种实体瘤显示出积极结果,ADC药物的市场前景愈发被看好,诸多国内创新药企业正凭借各自技术优势,寻求在细分领域的差异化布局。复旦张江有望凭借产能优势及BB05平台的技术优势,在ADC药物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