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达到36.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114%。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在带动相关消费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复苏。
12月14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整个旅游市场进入了恢复发展的快车道,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加强供需对接,激发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助力扩大内需战略。
杜江介绍,文旅部积极发展露营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旅游演艺等新产品新业态,推出了7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第三批全国自驾车旅居车5C和4C营地22家,13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首批24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40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开展文化和旅游部新供给新需求对接活动,联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推出了首批46个丰富运输与旅游融合范例,促进交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文化和旅游部主办27项展演展示活动,线下观众90万人次,线上观看量超过18亿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4.2万场、票房收入315.4亿元、观演人数1.11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21.0%、84.2%、188.5%。
针对媒体提问下阶段如何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杜江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切入点,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解决堵点难点。将结合旅游业发展新形势,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旅游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推动实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这是三年的行动计划。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保障,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正在积极出台“入境旅游促进计划”,这也是一个三年计划,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务。
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产品供给。将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内涵,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创新升级音乐节、音乐会等产品。促进剧本娱乐、旅游演艺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促进美食、演出、运动、康养、中医等更多领域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让人们在旅行过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情操、体验生活、享受健康。
三是建好平台载体,加大惠民力度。将推进新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一系列品牌建设。指导各地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丰富消费惠民措施,实施“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持续办好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激发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意愿,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
张家界、峨眉山A、大连圣亚、天府文旅涨停,机构指出,政策利好和消费活力的提升有望进一步提振春夏季旅游市场。
努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
2024年各大旅游平台和部分酒店公司财报显示,OTA企业基本集体盈利,得益于大众旅游消费的崛起和跨境游业务的增长。
去年共有26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其中超过3000万人次的有15个。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成都天府机场、北京大兴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昆明长水机场位列前十。
2024年仅免签入境外国人就高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但不少外国人对来华入境游还存在“不愿来,不敢来,不方便”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源于误解、未知和习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