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600690.SH)12月14日上午公告透露,拟斥资约6.4亿美元(45.59亿元人民币)收购开利集团(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旗下的全球商用制冷业务,进一步整合全球行业资源。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海尔智家此次将并购的开利商用制冷业务,主要为零售制冷、冷库制冷等业务,不包括开利的商用空调业务。
截至上午收盘,海尔智家涨0.50%至20.27元/股。
开利集团是全球商用制冷设备制造商,根据财报数据,该公司2022年收入204亿美元、同比减少0.93%,净利润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2023年第三季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1.35%,低于2021年同期的24.59%。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开利集团近年来更加专注空调业务,不但与美的持续合作,还相继收购了志高暖通(积微)、东芝空调,正在整合欧洲热泵制造商菲斯曼的气候解决方案业务 ,而非空调业务在逐步卖出。此次收购也符合海尔的战略,虽然现在面临贸易壁垒、供应链碎片化等困难,中国家电企业仍坚定地推进全球化。
“全球商用制冷市场一年的规模约为400多亿美元,因为竞争的企业较多,集中度低于家用制冷,目前排名比较靠前的公司主要包括开利、大金、艾默生、丹佛斯、GEA、江森自控等。”产业在线高级分析师王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海尔此前与开利就有合作,有一家合资公司,收购了开利商用制冷后,未来将借助开利海外的渠道,将商用制冷业务从国内拓展到全球,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此前,海尔智家已收购过日本三洋电机的东南亚白电业务、美国GE旗下的家电业务(GEA)、澳洲的裴雪派克、意大利的Candy,收购开利商用制冷业务将是海尔智家又一起重要的跨国并购。
与之前收购ToC的家电业务不同,这次海尔智家收购的是ToB业务。王娟认为,海尔在家用制冷(指冰箱、冷柜,不含空调)领域目前已经是全球产销量最大的企业,拓展ToB的商用制冷业务后,会继续扩大其在全球整个制冷领域的影响。
据海尔智家的公告,欧洲、亚太及北美商用制冷市场中的冷库市场在2023年规模约为110亿美元,并预计2023年至202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新的冷库容量,得益于新鲜、冷冻食品消费增加,以及在线食品零售业务日益受到欢迎。欧洲、亚太及北美商用制冷市场中的食品零售市场在2023年规模约为150亿美元,以商超展示柜为主,市场相对趋稳。
海尔智家认为,开利商用制冷业务拥有基于天然冷媒二氧化碳制冷技术,该技术符合冷媒转换的大趋势。通过此次收购,海尔智家希望从家庭制冷领域,拓展到零售制冷、冷库制冷等商用制冷领域。本次交易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海尔智家在欧洲的业务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此外,依托与开利在中国20多年合作的基础,海尔智家将更好地抓住中国及亚太市场的增长机遇。
开利商用制冷业务,在食品零售行业提供商用制冷解决方案,在全球1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拥有约40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200人,配备了2300多名技术服务工程师。2001年,开利商用制冷业务与海尔成立了面向中国市场的合资公司,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该合资公司2022年税前利润率为7.1%。
开利集团把开利商用制冷业务重组到一家注册在荷兰的公司(下称目标公司),该重组正在进行中。目标公司2021年营收12.18亿美元、净利润4560万美元、运营净资产1.088亿美元;2022年营收12.276亿美元、净利润5810万美元、运营净资产8840万美元。海尔智家拟以约6.4亿美元现金收购目标公司100%股权及资产。
伴随本次交易,买卖双方还将签署战略合作及商标许可协议。海尔智家获得两年内全球商用制冷领域“开利”商标的使用授权,并获得体现“开利”、“商用制冷”等特色要素的专用商标,海尔智家将有权在16年内免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该标识。
2023年前三季,海尔智家实现营收1987亿元,同比增长7.49%;归母净利润131.49亿元,同比增长12.71%。其中,电冰箱业务占比最大,今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的电冰箱业务收入达403.03亿元,占其总营收的30.61%。
中国家电企业正进一步深耕东南亚市场,与日韩品牌的竞争逐步形成掎角之势。
格力在多地的家用空调网批系统关联主体已从“盛世”系列公司,转为“恒信”系列公司,渠道走向扁平化。
头部企业已从扫地机器人延展至各类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产品,并进一步覆盖洗烘一体机、智能电视等传统家电领域。
空调价格战让奥克斯电气承压,它上市募资约40亿港元,拟加强全球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