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盛:2024年全球和亚洲IPO市场有望好转

第一财经 2023-12-18 21:25:19 听新闻

作者:周艾琳    责编:林洁琛

王亚军表示,资金并未真正大规模流出中国市场,很多资金可能以现金存款或国债的形式停留在场边观望形势。

近两年“外资是否离开中国”的声音时有传出,这与外资最为集中的离岸市场不振息息相关。截至2021年,中国企业境外IPO的融资总额平均每年约为400亿美元,而去年跌至100亿美元,今年则不足60亿美元。

国际资金去了哪里?2024年IPO融资市场的情况会否好转?对此,日前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资金并未真正大规模流出中国市场,只是经历了两年多的冲击,外加美元现金回报颇高,很多资金以现金存款的形式停留在场边观望形势,若实况有所好转,机构就会“写支票”。不过,当前国际资金对于项目的要求更为挑剔,优质项目仍有望获得资金流入。整体而言,随着美联储转入降息周期,2024年全球和亚洲IPO市场都有望好转。

外资并非撤离而是蓄势观望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额下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美国过去两年的激进加息,中国自身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冲击、行业政策调整等都加剧颓势,国际资本对香港市场的兴趣下降,这对极度依赖国际资金的香港市场冲击尤为剧烈。

以2021年为分水岭,离岸市场融资的萎缩尤为明显。从2021年7月算起至今,恒指跌幅达43%,在美中概股指数跌62%。从离岸IPO总额(港股和境外市场)来看,IPO总融资额从2010年~2021年平均每年400亿美元降至2023年近60亿美元。

这些资金去哪儿了?王亚军对记者表示,资金并未真正大规模流出中国市场,只是经历了两年多的冲击,外加美元现金回报颇高,很多资金可能以现金存款或国债的形式停留在场边观望形势。

通过计算每年中国企业在海外通过IPO和再融资等渠道平均的融资额,再比对今年韩国、印度、日本,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的融资额可见,中国市场减少的融资额并未显著流入其他市场,而部署亚洲市场的资金也不太会部署到美国市场,因此一种解释就是,现金在驻足观望,若市场有所回暖,资金仍将进行布局。

“只是现在国际资金对中国项目的态度更为挑剔,优质项目仍受到欢迎。”他举例称,药明合联近期刚刚完成4.7亿美元的发行,成为过去两年在港股市场最大的一单生物医药IPO,不少国际长线基金参与其中。

明年跨境IPO节奏有望改善

除了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跨境上市监管趋严也使得IPO节奏有所放缓。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法律确立,企业出海更需注意数据出境的合规性;今年3月31日起,备案制实行,跨境上市流程拉长;今年5月GDR(全球存托凭证)也开始收紧。

“对于注册在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而言,H股上市流程还是简化了。只是红筹多了一道程序。如今比较二者,在赴港上市流程便利度在备案制后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在王亚军看来,目前在管道中的待赴港上市的企业实则非常多,但问题仍在于市场需求有待回暖。整体而言,随着美联储转入降息周期,市场融资情况有望好转。

就GDR来看,他认为从实践的结果来看,GDR满足了一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随着监管趋严,未来对于希望一次性实现外汇融资目标的企业而言,GDR仍能够满足要求。

尽管今年上半年有多单GDR取消发行,但11月7日,韦尔股份在瑞士发行4.45亿美元的GDR,最终在价格区间高端定价14.35美元,相当于A股每股105元。据悉,韦尔股份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本次GDR发行继续创造了多项第一:今年年初以来最大的中国科技行业公司境外IPO;自2005年以来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境外IPO;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GDR发行。

对于国际投行而言,不仅境外市场仍存机遇,境内A股市场的机会仍不容忽视,规模是主要原因。“中国经济体量太大了,占到了全球1/5的GDP。活跃、期待上市的企业数量非常庞大。”王亚军称。

具体而言,A股市场此前平均每年融资体量逾1000亿美元,今年有1090亿美元;美国股票资本市场融资额是1410亿美元,如果加上中国企业境外融资额,则中美每年融资体量基本相当;欧洲为1050亿美元,仅小幅低于美国。

企业仍需未雨绸缪

王亚军认为,一些国际长线资金的态度是已经做好准备投资中国的项目,但大家仍在等待“发令枪”,这可能指经济形势的回暖,抑或是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等。

此外,亦有观点认为,前几年私募融资市场估值较高,各方目前仍在期待二级市场较为低迷的价格可以有所修复,这将对一级市场产生积极的传导作用。

未来两年市场仍会存在诸多挑战,牛熊转换并非一瞬间就能发生的,王亚军也建议,企业要现金为王、未雨绸缪。

当前,整个市场投资的理念和2020年和2021年相比发生了很多本质的变化,“彼时大家更多追求的是业务模式创新,哪怕没有盈利或收入也可以,但投资者经历了这波牛熊市的转换,自然回到了商业的本源——盈利的可持续性以及盈利路径是否清晰。”王亚军表示。

这也意味着,如果目前企业要上市,估值可能很难符合早前的预期,需要进行估值下修,甚至不乏出现IPO破发价格回到了接近B轮融资的价格。

“现实很骨感。其实企业的价值的实现不在今天,而是在明天,今天企业要做的事是要完成上市,而后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发展,只要走过资本寒冬,企业价值一定有释放空间。”王亚军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