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沈涤凡重回CEO,阿里健康能否找回往日荣光?

第一财经 2023-12-20 13:13:15

作者:健闻咨询    责编:高雅馨

阿里健康近日委任公司执行董事沈涤凡为首席执行官,原公司首席执行官朱顺炎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职务。

(本文作者健闻咨询,医疗行业跨界洞察)

 

近日,阿里健康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委任公司执行董事沈涤凡为首席执行官,原公司首席执行官朱顺炎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职务。在阿里巴巴集团近期的一系列人事调整中,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沈涤凡曾担任过阿里健康的CEO一职,对应的是阿里健康2019和2020两个财年。在这两个财年中,阿里健康的业务势如破竹,连续两年实现接近100%增长。彼时的阿里健康,在行业里未逢对手,其还以“探路者”的角色在行业里进行了诸多业务尝试。

但在此后的叙事里,互联网医疗行业发生了诸多变化,京东健康、美团买药、拼多多医药电商等巨头平台的医药业务相继崛起,其中京东健康还在“年营收”和“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上反超了阿里健康。

在本次人事调整中,沈涤凡重回阿里健康CEO或许不是什么新鲜事。一位前阿里健康员工告诉《健闻咨询》,朱顺炎和沈涤凡都是做业务的好手,在这个节点换帅,可能是想减轻朱顺炎的压力,“毕竟老顺(朱顺炎)的年龄更长,在眼下这个局面中,谁更有体力,能够把业务持续做下去,谁就更适合这个位置。”

但“新鲜”的是,重任CEO的沈涤凡,能否带领阿里健康找回往日荣光?

 

此前任期内营收翻三番

 

此前,2020年3月卸任阿里健康CEO后,沈涤凡曾短暂回到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工作。2021年10月,他再次回到阿里健康,担任首席运营官(COO)。

本次阿里健康CEO一职的人事调整,是自2015年以来,阿里健康第4次对一把手进行调整,也是唯一一次在中报发布前后换帅。如果以9年3任CEO的坐标系来回溯阿里健康的业务发展,沈涤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

在2014年收购“中信21世纪”后,阿里巴巴集团高层就对“怎么做好健康这门生意”有了清晰的战略谋划,这个战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步,首先从医药板块出发,接着介入互联网医疗,最后在数字化上完成商业的闭环。

2018年4月,当沈涤凡从前任CEO王磊手中接棒时,这一战略已经全部投射到了公司的具体业务中——在医药电商板块,自营药房和运营天猫医药馆所收取的服务费用构成了公司收入的95%,互联网医疗和数字化板块则刚刚起步,分别瞄准了线上问诊(赋能药店)和AI诊断,都是彼时的主流业务方向。

对于当时的阿里健康来说,用最快的速度做大医药电商平台,是管理层的第一目标,而这恰恰是沈涤凡的长处。此前沈涤凡在阿里内部的背景,是他用6年时间主导了“速卖通”的崛起,在集团没有太多投入的情况下,将其做成了单独的业务板块,并快速实现盈利。

一位前阿里健康员工表示,沈涤凡的平台运营能力在集团内有口皆碑,相比于朱顺炎,沈涤凡曾在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多年,因此在协调集团资源方面动作更为频繁。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沈的任期内,支付宝、钉钉、天猫等平台的医疗业务,基本都收归由阿里健康来运营,对内对外都推动了不少实质性的合作。

沈涤凡在阿里健康此前的CEO任期内,阿里健康延续了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和数字化的思路,并开始向线下端发力。他的三板斧分别砍向了,战略投资华人健康、漱玉平民这样的区域龙头连锁药店,试水“30分钟送达、24小时送药”的O2O业务,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实体医院。

一位和沈涤凡有过接触的人士告诉《健闻咨询》,沈涤凡在到阿里健康前,并没有医疗行业的经历,但他很好学,每天会追着业务侧的同事提问,“在做业务决策时,他会通过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团队给的信息,快速做一个判断,这个仗要不要打。”

2020年3月,当沈涤凡交棒给下一任CEO朱顺炎时,阿里健康的年营收额已经达到了96亿元人民币,比他接棒时的24亿元,翻了整整3倍。在医药电商之外的业务上,阿里健康还做了在局部城市的“在线问诊+处方流转+医保支付+药品配送”的模式尝试,以及其医疗数字化业务大脑“扁鹊”也在开始为政府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一位阿里健康的老员工坦言,在当时,公司层面不对标任何竞争对手,“因为我们的业务模块既有电商,又有互联网,还有数字化,在行业里,还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可以单独地来对标我们。”

 

过往三年,行业版图已重写

 

如果说沈涤凡时期,阿里健康的重心是依托电商平台优势,把医药电商业务做大做强。那么到了朱顺炎任上时,如何更深层次地介入医疗核心圈层,做长互联网医疗的商业链条,就成了新的战略支点。

在这个时期里,理解阿里健康业务布局的核心是医鹿APP。

医鹿APP是朱顺炎任内操盘阿里健康的战略枢纽。当时的背景是,2019年底,国家出台新版《药品管理法》,对网售处方药开了绿灯。一个显见的常识是,网售处方药的核心是医院和医生,只有把医生的处方拿到平台上,才能串联起背后的药品销售。

那用什么打动医生呢,朱顺炎的答案是患者资源。2021年4月,在履新一年后的媒体专访上,朱顺炎这样表述自己的业务逻辑,“我认为,互联网医疗还是应该从解决医疗信息不对称性开始,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掉,就可以辅助用户做决策,应该到哪里去看病?我们能不能通过IT化的手段帮用户预约诊疗?之后购药的服务能不能再跟上?”

简言之,他希望通过内容来吸引和运营患者社群,再将患者导流给合作的公立医疗机构,同时换取对方的外流处方,打通抵达网售处方药的闭环。为了验证这个逻辑,2020年9月,阿里健康APP正式更名为“医鹿”,核心板块为“问医”,包含极速问诊、复诊开药、特色门诊等服务。此后三年,阿里健康签约的医师、药师、营养师体量合计从4万名猛增至20万名。

但是,这种业务思路的问题在于:BD(商务拓展)医生,获得处方权,是药企在线下的营销模式,而电商平台既没有专业基因,也没有线下渠道,这种模式能否在线上进行复刻?另外,能够被医学科普所吸引的用户画像,多数都是慢病、常见病甚至亚健康人群,对大医院来说,这部分“流量”的吸引力有多少?

后来独立运行后,医鹿的日活仅维持在10万左右,和日活千万的生死线相差甚远。2022年,医鹿整个部门被调整,医鹿APP也逐渐淡出行业视线。

一位几个月前曾和朱顺炎有过一次会面交流的行业人士告诉《健闻咨询》,“在谈话中,老顺(指朱顺炎)表示,他意识到电商平台不可能和医院、医生做更亲密的绑定,也不可能通过他们产生多少商业效益,对这块业务,他的思路是,‘以后不主动,也不拒绝’。”

从2020年4月到2023年11月,阿里健康的营收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速已有所回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行业里的“后起之秀”——京东健康,目前依然维持着每年50%以上的业务增长。

此外,在过去三年里,除了京东健康外,还有美团买药、拼多多医药电商、抖音健康等玩家也悉数崛起。

对于阿里健康来说,原先一度在“后视镜”里都看不到的对手,转眼间却与自己并行,有的甚至出现在了前方的“远光灯”里。

 

对手环伺

 

 
近期,沈涤凡,这位行业老兵,再度以“CEO”的身份回到了此前的战场,但面对的已是一个全然不同的行业格局。
 
在B2C领域,原先的跟随者京东健康,在2020年底完成港股上市,并凭借着强大的标品营销和仓储、配送能力,对阿里健康实现了全面赶超。从近几年的财报来看,双方的营收差距还在不断拉大。2022年,京东健康实现营收467亿元,而对应2023财年的阿里健康,这一数字为267亿元。
 
这一领域的另一个强劲对手——拼多多,也同样不可小觑。尽管拼多多的财报中没有对医药类目进行单独统计,但据多位知情人士向《健闻咨询》透露,拼多多的医药电商体量也是在百亿元量级,“和阿里健康体量相差不大,甚至有望在3年内赶超京东健康”。
 
在O2O领域,尽管阿里健康已经布局多年,也有集团收购饿了么后的资源加持,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一骑绝尘的却是美团。《健闻咨询》多方采访了解到,美团在药品O2O上的体量已在数百亿元规模,其在O2O领域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个行业70%左右。
 
更值得重视的“新锐”是抖音、快手、小红书这3家兴趣电商。过去的一两年里,它们不约而同地都在发力医药赛道,尽管起步晚,体量小,但其巨大的流量潜力如果放在医药这个类目上,那会带来怎样的商业想象?
 
总的来看,当前的阿里健康,可谓对手环伺。
 
但可喜的迹象是,阿里巴巴集团似乎再度加大了在医疗健康这个领域的投入和布局。
 
2023年11月,阿里健康以135亿港元的对价,收购阿里妈妈医疗健康业务的独家营销审核权及营销增值服务经营权,涉及包括处方药、OTC在内的13类业务。这部分业务的注入,将每年为阿里健康带来10亿以上的营收。算上这一轮资产注入,阿里巴巴已经累计向阿里健康输血5次。
 
除了加大了对阿里健康业务的扶持外,本次最重要的布局无疑就是“沈涤凡重回CEO”了。但是未来会怎样呢?沈涤凡,在新的行业格局里,能否带领阿里健康重拾往日荣光?
 
这也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一个谜题。
 

(本文作者健闻咨询,医疗行业跨界洞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