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海航商业板块重整落地,连续涨停的ST大集易主供销总社,何时可摘帽

第一财经 2024-01-04 12:21:01 听新闻

作者:陈姗姗    责编:乐琰

随着ST大集的新股东落地,原海航集团也被一分为四。

今日,ST大集(000564.SZ)连续第二天涨停,3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与供销商贸、中合农信、中合联签订投资协议,后三者作为产业投资人,拟以现金13亿元合计购买26亿股转增股票。

这意味着,在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两年后,旗下的商业板块业务主体ST大集,终于有了最终的归属

海航商业板块易主供销总社

ST大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西安市民生百货商店,2003年,海航集团收购了西安民生,之后又通过西安民生收购了海南供销大集,“西安民生”的股票简称也由此变更为“供销大集”。

在2021年底海航集团完成破产重整之前,ST大集还是海航集团旗下一个重要业务板块,定位于城乡商品流通综合服务运营商。

在重整之前,ST大集由海航系控股,二股东则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下称“新合作集团”)。

在海航集团进入破产重整后,与已经确定战略投资者的航空和机场资产不同,代表商业板块的ST大集采取了“先重整、后引战”的方式。

重整裁决后,ST大集49.35%的股权被临时转移到了管理人的证券账户中,总计约94.58亿股。这其中有约53.18亿股是用于未来引进战略者,其余则主要用于债权人分配抵偿上市公司债务及改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对于投资者及获得股权抵债债权人来说,只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管理人手中的53.18亿股才能转换为现金注入公司,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ST大集的战略投资者是谁,一直是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京东,阿里等公司都曾被传言为战投对象。

由于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一直没有落定,ST大集的股价在过去两年经常大起大落,不是连续涨停,就是连续跌停。

直到2022年9月份,ST大集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供销基金”)的投资意向函,战投的身份才最终浮出水面。

新供销基金与ST大集的二股东新合作集团,同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中国供销集团,但分别在中国供销集团的日用消费品及金融服务板块。

而从意向投资到投资落地,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根据ST大集昨晚的公告,交割完成后,供销商贸、中合农信、中合联将分别持有公司6.97%、6.08%、0.52%的股权,产业投资人将合计持有公司13.57%的股权。

其中,供销商贸、中合农信、中合联与ST大集的股东新合作集团构成一致行动关系,此次投资完成后,产业投资人、新合作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公司21.28%的股权,公司控制权将发生变化,实控人将变更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仍在亏损何时可摘帽

重整的落地也让ST大集挤进了“供销社”概念股,今日,除了ST大集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外,天鹅股份、浙农股份等多个供销社概念股也都涨停。

根据ST大集的公告,投资协议中明确,控股股东将借助供销社的平台、网络等优势,通过整合多方产业链优质资源,构建以商业网点、商贸流通产业为基础,打通供销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做优做强双向流通平台,形成集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和商品贸易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将上市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

在此之前,ST大集的主要业务涵盖民生购物中心、酷铺商超连锁、中国集商贸物流地产及大集数科供应链金融,旗下拥有11家商业购物中心,77家超市门店,其中“顺客隆”品牌拥有门店数量64家,加盟门店600余家,此外还有6个商贸物流项目。

ST大集也曾表示,将借助股东在农资、棉花、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领域的丰厚资源,重点围绕超集好电商平台,在国内农特产品销售领域持续做大规模,集优质农特产品采、供、销于一体,打造有特色的以农特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为主的全国性电商平台。

不过,对ST大集来说,当务之急则是何时能够摘帽,也就是要看计划于4月30日披露的2023年年报。

根据ST大集发布的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1.99%,但净利润仍亏损3.79亿元,同比增亏242.4%。

而随着ST大集的新股东落地,原海航集团也被一分为四。

其中,以海航控股(600221.SH)为主的航空板块被辽宁方大集团控股,以海航基础(600515.SH)为主的机场板块由海南国资海发控入主,海航基础也更名为海南机场;以ST大集为主的商业板块由供销总社实控。

海航集团剩余的300多家公司资产则被纳入信托计划,注入海南海航二号信管服务有限公司,其也是已经破产重整的海航集团万亿债务的重要偿债主体,旗下有原海航集团多个资产,包括渤海租赁、渤海信托、渤海人寿、华安财险、金海智造、海航酒店、CWT等境内外上市公司和实体运营企业近100家,管理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