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本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稳定,多项指数止跌反弹,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点位,
1月9日,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财分中心和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发布了包括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和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投资者信心指数在内的“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
具体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1.7点,环比略升0.3点,同比上升1.0点。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包括两大核心指数和8个分类指数。其中,消费者评价指数为101.2点,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2.5点;同比上升4.3点。消费者预期指数为102.2点,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了2.0点和2.4点。部分分类指数在本季度环比继续下降,但总体指数出现回暖迹象。
从消费者评价指数的分类指数来看,上海市本季度经济形势评价指数124.8点,环比上升4.9点,同比提高11.5点,是本季度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指数,说明消费者对上海经济现状满意度有所提高。其中,收入评价指数103.1点,环比下降了2.6点,同比提高4.0点,但仍然高于中性值100点;就业评价指数95.7点,环比略降0.7点,同比基本持平。
购买意愿指数与上个季度相比上升了8.4点,为81.1点,同比亦上升1.3点,是本季度为数不多的环比同比均为正的分类指数。其中购房意愿指数为59.2点,环比大幅上升16.2点,说明新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同比下降5.9点,仍然处于较低点位;购车时机指数为88.0点,环比和同比分别提高了11.1点和5.5点;家用大件耐用品购买时机指数96.2点,环比回调了2.3点,同比增加了4.4点。从总体看,本季度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评价向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收入评价指数和就业评价指数环比均略降。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教授、吴纯杰教授和崔畅副教授分析指出,2023年第三季度各项指数出现了大幅下滑,使得本季度出现了回升调整,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点位。同时,2023年度迎来了经济复苏,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内需有所扩大,使得本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乐观区域。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本季度消费者的各项分类指数局部调整幅度较大,购买类指数表现突出,表现出回暖迹象。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外部经济形势复杂,内部经济结构尚需完善等问题。
为此,徐国祥建议:借助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措施,扩大市场空间,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发挥上海的现有优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创新技术的突破能够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有更大动力和更充足资金进行下一轮创新研发,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拉动内外需求,巩固经济复苏成果。
同时,多渠道全方位提供就业和收入保障。虽然2023年度经济复苏有力,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但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类指数和收入类指数,近两个季度以来均在较低点位运行,说明消费者对就业形势和收入现状较为担忧。因此应该从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扶持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多角度促进就业,保障收入,稳定经济复苏成果。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持续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充分发挥市场自主力量带来的生命力,都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方面。
《意见》将公平放在民生政策的首位,强调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政策举措。
要强化岗位挖潜,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化就业岗位,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持续用力稳住政策性岗位,拓宽毕业生就业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去年11月的一场论坛上表示,理工时代的到来、财经红利的消退,使财经高校面临着全面转型的压力。
会议指出,要聚焦人工智能,更加积极抢抓机遇、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