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是00后,还是CEO,更是一个“乐观恐怖分子”丨科创Z世代

第一财经 2024-01-11 09:11:57 听新闻

作者:科创Z世代    责编:秦妮

苏睿:天生我材要创业丨科创Z世代

这里是《科创Z世代》第13位Z世代的故事。

苏睿,2001年出生,2018年考入上海科技大学,在校期间创办贻如生物,希望用制造业和工程学的方法做生物制造,推动地球生态更加绿色环保。

​苏睿

科创Z世代第13位嘉宾

贻如生物创始人兼CEO

创业的DNA初三就动了

 

想创业的种子在苏睿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

第一次见面苏睿就告诉我们,他成长在一个非常自由、民主的家庭,自己从小被“放养”, 初中开始就住进了寄宿学校。13岁,当别的同学还要父母接送的时候,他就当起了“驴友”,一个人背着包去旅行了。高中,他参加了学生会竞选,不出意外地当选了学生会主席,成了100多人团队的“大当家”。

而成为一名企业家的梦想,苏睿说那是从初三就确定的愿望,并且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在他眼里,推动整个人类文明或者社会进步的创新主体已经逐渐从个体转化为企业,从文化转化为科技,也正因为如此,要做一名科技领域的企业家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

 

  • Z星探:听说你是一路被“放养”大的。
  • 苏睿:对,我是一路真的是被放养,而且主要还是尊重,因为其实不管怎么样,从小到大所有的选择,包括对于创业这样的一个很特别的选择来讲,家里都还是蛮支持,而且一直都是觉得你想好你自己要做的事情,你自己去做就好了。
  • Z星探:所以在一个非常非常的“放养”,又独立尊重你人格的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之下,从小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苏睿:我从小时候,可能从初三开始去确定,到现在为止其实都没怎么变过,其实核心就是做一名企业家,一直真的是在想创业,我还是希望从大的时代命题下去找一些很合适自己的职业。

 

“梦中情校”助力创业梦

 

苏睿还在读高中时,参加了一次去上海的夏令营,这次夏令营让苏睿走进了上海科技大学,并被上科大的科研和创业氛围深深吸引。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上科大的名字,并最终如愿以偿进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

刚入学的时候,他对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很不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又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专业,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编程、实验都要学,作业根本写不完,每天都很迷茫的苏睿就这样走过了他第一年的大学生活,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压力和特殊的教学体系之下,到了大三,苏睿开始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该写的作业都写完了,终于可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了。2021年,作为组长的苏睿带领本科生队伍ShanghaiTech_China以项目“基于贻贝的柔性压感可控降解释药型骨胶水(MIBOM)”代表中国获得2021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并勇夺全球季军。这次比赛也成为了他开始思考“未来究竟要做什么”的重要转折点。

有漂亮的绩点,又拿到了国际大赛的奖项,苏睿仿佛一眼就看到了自己未来能走的既定路线——保研、出国、读博、进高校,一切顺理成章。但那从初三就开始萌动的创业DNA让苏睿更想选择一种充满不确定的冒险和挑战,那是他更喜欢的生活。

 

  • Z星探:听说你的第一个产品是在无意当中诞生的,还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 苏睿:我们从实验室里面拿了几株菌回去,我们另外一个合伙人,他是云南人,他可能本身就带有着一些对于菌种的这样一些神秘的力量。他当时特别偶然,就一盆菌,加了点糖,也就没弄别的,就放到阳台上,就在那放着。然后放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发现上面形成了一层非常薄的这样的一个水凝胶的物质。这个物质他觉得非常有意思,他当时拿给我看,我说这个东西很适合当面膜,你看它水润水润的,非常舒服。也是非常偶然,他就把它晒干了,晒干以后,他就发现这些水凝胶结构坍塌了以后,其实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致密的这样一个纤维结构。我们就使劲扯它,一张可能大概不到一毫米的一个膜,我们反复地去扯它,发现扯不动,就是非常强的一个材料,我们就在想这个生物材料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特质,然后我们就去拍电镜,就去看一下里面到底是什么结构,后来就发现这个东西手感太像皮革了,然后不如去做皮革。

 

凭借着这个材料,2021年,大学还没毕业的苏睿和他的好朋友兼合伙人文昱杰,拿到了他们人生的第一笔投资,并创办了贻如生物,开始了他们用制造业和工程学的方法做合成生物皮革的创业之路。

 

乐观“恐怖分子”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苏睿说,创业两年经历过太多失败。他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乐观恐怖分子”,他觉得失败会让人知道哪条路走不通,所以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失败反而是莫大的成功和经验。

苏睿给我们讲述了他创业以来碰到的各种困难,其中最大的莫过于产品产业化的过程。比如一开始他们认为发酵最核心的困难应该是原料成本高,于是他们就把发酵时添加的糖全都换成了一些非粮生物质,解决了成本的问题。但是后来发现一到生产,因为你要对整个罐子灭菌,又出现了蒸汽成本、能源成本等新问题,这对他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怎么样去再进一步产业化?这群年轻人又开始在菌种上下功夫,经过不断地尝试,现在他们培养的菌株非常独特,全程都不需要灭菌,就可以直接生长,而且生长速度特别快,通过压缩发酵时间和能源成本,最终实现了对于产品的成本控制。

 

  • 苏睿:给你举个我们最初碰到的简单例子,我现在养一盘菌,端了一盘给你,你看这个东西特别好对不对?但是你到后面,我们就发现我们要做很多很多盘,我们做到大概4000个盘子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东西极其容易污染,而且一个盘子一旦污染了以后,整个屋子里面所有的盘子全都被污染了,这就是交了一大堆学费,包括所有的设备都用不了,你就得从头再来,真的是要从头再来,所以说我们在产业化上其实还是吃了蛮多亏的。
  • Z星探:你做了4000次吗?
  • 苏睿:4000个盘子同时做,我们把那4000个盘子的遗体就放在地下室里面,每一次有投资人经过,我们就会给他看,这是我们的遗产。再比如我们前段时间在考虑自己造发酵罐这件事情,可能要做一些工程上的创新,我们有一个发酵,因为中间有个参数错掉了,直接整个罐子都喷掉了,就是一吨的发酵液在满天飞,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就是非常恐怖。
  • Z星探:又惨烈又壮观。
  • 苏睿:他们后面都很内疚,也要写报告,我说没必要,我说这是一件好事,这证明你们确实是在认真地去快速推进这件事情,如果你不犯错,证明其实你推进速度很慢,一定不要害怕错误,就像Space X多放几个烟花就上去了,对不对?确实创业两年以来,经历过太多失败了,我是一个生命力还蛮强的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乐观,可能有点“乐观恐怖分子”这样一些前兆,明天世界毁灭了跟我也没什么关系,还是过好今天是比较重要的。

 

创业讲求实干,苏睿将此概括为“先起飞再调整姿态”,就是先做起来,再在过程中不断迭代升级。在贻如生物的办公楼里,上下几层有很多设备,很多生产线,除此之外还有单独的工厂,当被问到这么重的资产,你不害怕失败吗?苏睿依旧非常乐观地告诉我们,这些将来就是他的壁垒。他就是要把技术底层和制造业结合起来,互相成就。下一步,他希望公司能对客户交付出真正的生物级产品,让生物制造皮革的产品在C端消费者中彻底普及。

 

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作为年轻的Z世代创业者,从高中做学生会主席到大学带领团队打比赛,喜欢团队协作的苏睿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自己和合伙人都是00后,团队核心成员则都是80后和90后,这样的人员年龄结构实现了公司的扁平化管理和成熟经验的优势互补。苏睿觉得,00后最大的优点是肯学习、真学习。他坦言,在招聘年长自己的前辈时,他会把姿态放得很低,会以一个请对方帮忙的态度来说服对方加入自己的团队,而这样的组合也给纺织这个传统得不能更传统的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 Z星探:听说你第二次做皮革的时候,也是在量产的问题上试了好多次?
  • 苏睿:最早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整个人造革的一个产业经验,正好我们联系到了一个快要关停的人造革厂,然后就进去学习了一番,后来就跟这个厂的厂长和总工程师聊得非常开心,大家都觉得人造革就应该这么发展,不能再按照原本的老路去发展了,因为他们那个厂后来因为环保的问题直接就关停了。
  • Z星探:人家都要倒闭了,你去人家学什么?
  • 苏睿:我们其实只需要看到他们的制造技术就可以了,只需要看到它的机器,看到它整体的一个生产过程,我们就知道大概是怎么样的一个生产模式,就知道回来怎么调整了。但是这次出行主要有一个意外收获,我们合伙人跟他们聊得实在是太开心了,后来这个厂的厂长和总工都到我们公司内部来了,现在是一个兼职指导和顾问的形式,所以现在大家已经是一家人了。
  • Z星探:不仅学习了技术,还把人挖来了。
  • 苏睿:对的,因为那边的总工其实他自己是一个非常技术驱动,是我非常佩服和尊敬的一个人,他是在人造革这个行业可能做了接近有20年了,他对这个行业其实是抱有着非常强的一个热爱,所以他看到新技术的时候,就可能会愿意为了这一项技术而付出。而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包括运营,包括对于工厂的管理经验,他都提供了非常多的建议,他的加入也是我们迈出产业化和工业化的最重要的一步。

 

和苏睿的交流不知不觉就进行了两三个钟头,他的语速特别快,我们一边消化聊天的内容,一边也会感慨眼前这个2001年出生的年轻CEO是经历了怎样陡峭的学习曲线,才变得如此从容、乐观、自信和勇敢。我们问他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他给我们了一个非常Z世代的答案:企业家精神就是在不确定的时代下找到自己的路。正如贻如的slogan“Life finds the way”一样,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且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和成长。我们愿意相信,苏睿和他的团队未来一定会找到一条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的新路。

 

 

 

制作人:陆熠欣

制片人:常瑜

编   导:秦妮

采访人:辛梓

撰   稿:秦妮

编   辑:秦妮

摄   像:徐峥巍 孔凡天

后期剪辑:杨先珩

音乐编辑:蒋孙寅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