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信公众号“常州发布”近日发布的消息称,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实现了综合竞争力、资源集聚力、区域辐射力、发展影响力的大幅跃升。
这意味着,继2021年东莞GDP超万亿之后,全国的GDP万亿城市俱乐部再一次扩容。也是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之后,江苏第五座GDP超万亿城市。
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全市GDP迈上9000亿元新台阶,达9550.1亿元,离万亿大关已经很近。2023年的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是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
地处苏南地区的常州,2022年常住人口为536.62万人,是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人口最少的城市。这样一座地级市,能够冲刺万亿之城,仰仗的是发达的制造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常州全市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2家,居全省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1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48家。
在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的基础上,近年来,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2023年1-11月,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产值增长16.6%,其中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1.8%、10.5%和8.2%,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5.5%、8.7%和8.2%。
江苏省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意见》的目标是,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值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目前,“GDP万亿俱乐部”已扩容至25城,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和常州。其中,江苏拥有的GDP万亿城市最多,达到5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
据介绍,下半年江苏将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出台务实有效的配套措施,打造“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
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公司租设备(比如生产线、机床等),政府直接补贴年化利率2%的利息。同一企业还可以同时享受制造业贷款贴息和融资租赁贴息。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13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1777.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9.1亿元,增长5.9%。
通过“风险缓释”机制力图破解高校院所专利“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