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
《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重点面向基础共性、应用和服务等标准化领域,制定3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基本满足我国区块链标准化需求。
到2027年,全面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制定5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持续推动区块链基础共性、关键应用示范、安全保障等标准研制。适度超前布局一批支撑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应用标准,有效指导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升技术与应用服务水平。
《指南》明确基础设施标准建设重点。
分布式网络标准:研究、梳理区块链网络内节点间发送、接收、处理、返回数据的模式和机制,通过规范消息传递方法实现节点交互。
数据库与分布式存储标准:研究区块链对数据库与分布式存储的技术架构、功能、可扩展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重点研制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
云服务标准:围绕区块链的云部署、快速开发、安全环境构建等需求,重点研制基础平台架构、部署指南等标准。
《指南》明确关键技术标准建设重点。
共识机制标准:围绕算法的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研究分析主流共识算法特性,提取共识达成的判断条件,通过判断条件和算法特性构建共识机制标准。
智能合约标准:结合实际业务需求,根据智能合约特性,规范智能合约构建、部署、升级、迭代、冻结等过程,明确智能合约触发和执行结果的规范与要求。
加密标准:根据权威加密算法机构提出的要求,研究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适用范围,明确不同加密算法在区块链领域的适用性。
时序服务标准: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性,研究引入时序服务时涉及的签名文件、签名参数、签名时间等关键要素,开展数据真实性要求与授时机构权威性要求的标准化研究。
扩容标准: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性,建立区块链系统对扩容的技术架构,开展区块链扩容技术在持续扩展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技术要求的标准化研究。
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电耗限值、电池回收利用安全等标准,引导企业深化科技创新,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政策、人才、资金、市场、创新、合规等方面,持续强化公益性服务,不断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稳定币“前景看好”,不过当谈论到支付的时候,更多人用的是美元收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