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6年新高!铀成开年最强商品期货,世界最大生产商预警

第一财经 2024-01-15 14:17:42 听新闻

作者:樊志菁    责编:盛媛

全球最大铀生产商预警未来两年产能不足。

新年伊始,纽交所浓缩铀黄饼的现货价格创下16年新高,攀升至每磅92.45美元。

世界上最大供应商、哈萨克斯坦矿业巨头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Kazatomprom)上周发出警告,未来两年这种用于核能发电的关键原料可能出现供应短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绿色经济和气候问题等因素正推动清洁能源的强劲需求。不少市场机构预计,铀价的上涨之路远没有结束。

产量预警与地缘博弈交织

占全球铀产量五分之一以上的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12日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由于硫酸短缺,公司今年铀的产量将低于预期。硫酸对从矿石中提取铀至关重要,因为其相较于其他物质对不同类型的矿石萃取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

值得注意的是,后续生产计划也可能受到打击。“如果今年硫酸供应继续受到限制,将拖累今年的新开发矿床的施工进度,原先2025年的生产计划也可能受到影响。”该公司补充称,将在2月1日前发布对产量潜在影响的详细评估,“尽管正在积极寻找硫酸供应的替代来源,但目前的预测表明,与此前合同水平相比,将很难达到90%的产量水平。”

全球最大供应商预警产能风险(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官网)

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面临的生产挑战刺激了市场神经。自2021年初以来,用于核反应堆燃料的铀价格已经上涨了超过200%。根据定价数据提供商UxC的数据,11日的一笔场内交易报价甚至达到了每磅100美元。国际核燃料咨询机构UxC总裁辛泽(Jonathan Hinze)表示,铀市场供应只会越来越紧。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主要铀生产商,在已探明的全球铀矿储量中,哈萨克斯坦达到70万吨,约占全球储量14%,居世界第二。随着俄乌冲突陷入拉锯,西方对俄制裁可能导致市场供应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俄罗斯在铀市场上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供应发电浓缩铀以外,也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中转路线。

Sprott Asset Management CEO 钱帕利亚(John Ciampaglia)认为,地缘政治因素也成为了供应的影响因素,“价格走势远不是全部,因为市场在重建铀供应链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尽管达到了激励水平,但由于遗留问题和开发周期长,预计铀供应反应将慢于预期。”

为了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过去一周英国和美国宣布分别投资高达3亿英镑和5亿美元以支持高含量低浓缩铀燃料(HALEU)的生产。此前美国国会在去年12月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美国在国内采购部分核燃料。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俄罗斯为美国提供了近四分之一的浓缩铀,是美国2022年核原料的第一大供应商。

基金公司CQS旗下专门研究核能资产的投资组合经理克雷福德(Robert Crayfurd)表示:“哈萨克斯坦减产强化了供应紧缩的预期。从近期各方的行动看,铀成为了西方和俄罗斯较量的新战场。”

需求持续旺盛

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全球铀市场一度进入了长达7年的低潮期。

近年来,绿色能源驱动的核能投资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尽管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扩张,但它们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比如天气因素容易影响发电效率、设备成本和场地问题、存储解决方案仍待完善。

面对强劲的能源需求趋势,西方国家开始加大对核电站的投入。法国电力公司年初宣布计划推迟关闭四座反应堆,瑞典政府计划到2035年建成至少2台大型核电机组,到2045年建成10台大型核电机组。芬兰的一座新反应堆标志着欧洲16年来的第一座新设施。与此同时,印度、土耳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建设新的核电站。

去年底,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法国在内的24个国家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承诺,到2050年将核能发电量增加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发布的对未来几十年核电发展的年度展望中,全球核电增长的预测已连续三年被上调。预计到2050年,核能装机容量将比2020年多出四分之一。

多家机构研报,积极看好铀的市场前景。美国银行金属和矿业团队表示,铀市场的紧张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将铀现货价格目标提高到2024年每磅105美元,2025年每磅115美元。他们概述了三种可能推动价格上涨的近期催化剂:首先,更高的电价使更高的铀价格更容易被吸收;其次,投资基金数量持续增加;第三,库存低于之前的预期,而生产下滑仍然是一个风险。

贝伦伯格银行预计,铀市场的持续紧张可能会在未来几天将价格推高至100美元以上。报告称,接下来用户远离俄罗斯、寻求供应进行多样化可能是价格的主要驱动因素。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