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2023年第4披露2023年四季度报告。该只基金报告期内亏损18,759.83万元,期末基金规模为678,070.76万元。
报告显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QDII-ETF)2023年四季度净值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个百分点,以下为其成立以来净值收益率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率(人民币计价))的走势对比:
注:本基金建仓期为基金合同生效后6个月,建仓期结束时各项资产配置比例符合本基金合同有关规定。
投资组合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只基金的资产投资组合和相关国家(地区)证券市场的分布如下:
从具体投资品种来看,该只基金主要重仓标的如下:
对于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QDII-ETF)基金经理表示,2023年4季度,恒生指数下跌4.28%,恒生科技(513130.SH;513130.OF)指数下跌3.99%,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3.09%。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受国内国际资金、情绪和政策影响。虽然4季度美联储整体偏鸽,美股情绪较好,但受国内A股情绪影响,在经济弱企稳状态下,港股市场整体呈现了震荡趋势。
对于港股创新药而言,4季度存在较多的多空机会,如减肥药带动的医药投资机会,部分CXO企业预期变化,虽然港股创新药CXO占比较低,影响较小。4季度,美联储货币政策偏鸽,前期因美债利率走高而压制的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压力逐步缓解,港股创新药属于利率高度敏感性行业,创新药企需要风险投资和融资输血,美债无风险收益率越高,创新药企就越难融资,停止加息或逐步降息或将使港股创新药企的融资得以改善,持续性资金投入得以保障。创新药企的研发投入要求较高且持续,未来流动性压力预期减弱,有利于该行业未来的表现。同时,港股创新药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也值得关注,即我国人均医疗支出占比GDP较低,在未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比照美国生物科技的历史经验来看,肿瘤、高血压等创新药是可突破的方向,前景非常广阔。从港股创新药ETF(159567.SZ;159567.OF)的成交情况看,港股创新药ETF在医药相关ETF中流动性较好。
作为ETF,本基金秉承指数化被动投资策略,积极应对成份股调整、基金申购赎回等因素对指数跟踪效果带来的冲击,降低基金的跟踪误差。报告期内,本基金跟踪误差来源主要是汇率波动、成份股调整、申购赎回和停牌股票估值调整等因素。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37%。
办法拟规定,结算参与人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品种现券交易计收比例下调至原有标准的十分之三,质押式回购业务计收比例维持不变。
据了解,监管部门将分阶段推进公募改革配套法规落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聚焦广大投资者普遍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将更加突出投资人最佳利益导向。
多家机构表示将继续保持对中国资产的高仓位运作。
北京市医保局局长马继业表示,北京市今年将再新设100亿元规模的医药并购基金,构建全周期接续支持、市区协同的医药健康产业基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