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着力点: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发布《2024上海经济发展报告》

第一财经 2024-01-23 10:31:49 听新闻

作者:王泠一    责编:郑嘉维

2024年1月22日,上海进入本年度两会周期。上海市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如期推出了她主编的《2024上海经济发展报告》(政协委员们称之为:“上海经济蓝皮书”);这是她主编的第十五本年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而该报告的编制已经二十五年,从未间断、且每年都有一个鲜明的主旋律;今年为五大新城发展!

今年市两会期间,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发布本年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

沈开艳研究员认为:促进城市结构优化重塑,提升要素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她领衔的课题组就聚焦五大新城、立足产城融合发展,从建设目标、现状特征和优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而作为其最新成果的《2024上海经济发展报告》结构上,由总报告和六个专题报告、六个建设案例观察报告所组成。其中引人注目的总报告对上海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必要评估,还勾勒了上海经济未来的着力点!

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政协委员沈开艳研究员近影。

总报告鲜明突出地指出:上海经济的未来有六大着力点,需要积极加以把握。具体而言就是:一、全方位、全品类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复苏;二、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三、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撰写,增强人工智能的驱动作用;四、多措并举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优化贸易结构;五、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尽快止滑企稳;六、抢抓、吸引和储备高能级要素,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笔者赞同着力点的新提法并与之交流:

首先,消费市场的复苏不仅是上海的迫切任务、更是全国经济景气复苏的引擎。如2023年,随着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文旅+美食”、夜经济、“展演+美食”等促消费活动,推动餐饮行业快速复苏、发展信心进一步恢复。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其中12月全国餐饮收入5405亿元,同比增长30%。这是我国餐饮收入,首次突破五万亿元的消费规模;不仅明显高于其它行业,且具有对城市商业景气、乡村振兴和拓展就业岗位的积极影响力。笔者在调研中就感知到:2023年餐饮零售业总额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餐饮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等特点。而中国烹饪协会近日在其行业表现的评估中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行业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餐饮企业自身的创新和转型密不可分。尤其是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和改进,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便捷的餐饮服务,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意愿”。

去年中国餐饮业收入首次突破五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图为上海新晋网红杨浦区大学路一览。

其次,推动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方面,上海有意识也有资格为长三角做出示范。特别是去年,上海市政府曾经举行专题会议并适时推出了——《上海市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计划实施办法》。而实施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计划,有利于发挥市场化招商机制优势,更好汇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提高外资利用能级和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时的专题会议特地强调:伙伴选聘要突出“高能级”,选聘一批能力强、渠道广、管理规范的全球伙伴,同时完善选聘和退出机制。项目引进则要突出“高品质”,发挥全球伙伴资源优势,引进符合本市重点产业发展导向的高品质外资项目。资源配置更要突出“高效益”,发挥好激励作用,切实提高全球伙伴“以商引商”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是今年上海引资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和钟情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沈开艳研究员的具体交流中,我也表达了对上海成为国际会展枢纽型城市的乐观性意见。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布的《上海市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我认为上海完全能够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有必要做大会展规模,加快形成“集群效应”,培育和引进一批行业领先市场主体,同时积极支持配套产业发展,构建产业集群。上海已经明确:要提高会展质量,放大会展经济“溢出效应”。既要与产业发展联动,打造一批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展会;又要与贸易促进联动,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优质商品进口;还要与消费引领联动,促进会展、商务、文旅、体育等深度融合发展。要做优综合服务,充分激发营商环境的“乘数效应”,优化展会审批流程,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并且积极运用数字化等手段推动展会在节能、降碳、环保方面走在前列。与此同时,笔者更看好今年第七届中国进博会、华交会和各龙头行业的主题会展!2024年上海会展业,必将比肩米兰、巴黎等发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

第三,笔者在认同总报告核心观点的同时,还认为上海未来经济景气的涵养需要重视第七个着力点即——中心城区的创业能级和潜力。新年伊始,笔者对徐汇区的实地调研认知就很受鼓舞。如笔者三十年前就熟悉的武康路、安福路风貌街区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位置,属于徐汇区湖南街道辖区。该区域面积零点四平方公里,被誉为上海钻石街区;其南起淮海中路,北抵安福路,内含乌鲁木齐路、永福路、湖南路等,呈鱼骨状空间肌理,长约1500米。街区内有61处历史文物建筑、37处文化资源,是著名打卡地。随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全要素整治工程和城市更新的进行,历经百年沉淀的风貌街区迎来了新的机遇。

作者在调研中发现的青浦新城所凝聚的产业资源和科创要素

调研中,笔者更关注其商业价值和消费新业态的形成。徐汇区商务委告知:十四五期间以来很突出的现象是新兴国潮品牌兴起,这些企业大多诞生于互联网,具备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积累起一批线上拥趸。而这些企业需要通过线下店展示产品形态,通过展陈空间设计等提升品牌品质、彰显个性;武康路、安福路风貌街区,因此就成为其聚焦点。湖南街道统计是:2019、2020年是新消费企业和品牌入驻的高峰时段;其中约85%以上为近年来创立的自主品牌,且创始人团队以80后为主,具有鲜明的时尚性、青年性、活力性。而日均人流量2万人次,街区流量与品牌自有流量在此交汇,线上引流至线下、线下又反哺线上,且以内容创作吸引更多的流量即成课题。有专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保持可持续。

让笔者感到振奋的是:这个风貌街区在湖南街道和徐汇区商务委等职能部门努力下,成功地把握了企业发展需求和消费新业态的萌动。使得“小空间线下店铺”产出可观的税收,成为可能。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这个风貌街区的全年税收超过7000万元,同比上涨近10%;截至今年一月初、该风貌街区共计入驻企业144家,2023年全年税收超亿元。这样的成果在笔者看来:就不仅仅是消费能级的提升和线下消费的时尚,更是稳定青年群体就业的添加剂!我相信:随着智能化创业设计的日新月异,城乡创业能级全面复苏指日可待!

作者在徐汇区调研中获知:体育消费方兴未艾,将成为今年上海消费的新引擎。

目前,上海的对外经济联系已经恢复活力;五大新城都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值得关注的还有:在沪的外商协会也频频涉足商业环境的评估,总体上认为上海五大新城的任何一城,都能感受到充满了活力和魅力。随着2024新年的到来,上海重新成为国际重要旅行目的地;业者就认为新城都有着现代化、时尚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

关于五大新城,无论是面向十四五规划还是面向二零三五愿景发展图;实际上都是有明确的产能分工协同。根据规划,至2025年,上海五个新城的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而至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产业聚焦,毫无疑问是吸引人口和创业人才、提振发展景气的关键要素;在笔者看来,五大新城可谓是各有特色。如笔者多次调研过的嘉定新城,就是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为依托,建设“汽车制造领跑 + 智能传感领航 +精准医疗领先”的特色产业体系。嘉定新城作为上海历轮郊区新城建设中的排头兵,无论是经济体量、产业能级、公共服务水平等硬实力,还是环境品质、城市风貌、历史文化资源等软实力,目前都处在五大新城前列。嘉定老城、远香湖、F1赛场等项目已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嘉定名片”乃至“上海名片”。

又如笔者近期重点调研的青浦新城,则依托“长三角数字干线”(即从虹桥商务区经青浦新城至西岑科创中心串联发展的数字信息产业带),将着力发展氢能、人工智能、数字信息产业、新材料等五大创新产业。新城向东连接大虹桥,向西连接长三角示范区,是上海东西发展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其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龙头企业华为科创中心项目今年将强势崛起!当然,笔者同样看好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和南汇新城的各自战略蓝图,在今年取得新突破。

作者在调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潜力课题中的留影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