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全球化的平台期(globalization plateauin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古兰沙并不认为世界正处在贸易相对于全球经济规模下降的所谓“去全球化”时期。
当地时间30日,IMF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新闻发布会。IMF在报告中警告,贸易扭曲加剧和地缘经济分裂恐将继续影响全球贸易水平。IMF预计,2024年世界贸易增速为3.3%,2025年为3.6%,低于4.9%的历史平均增速。
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各国在2022年实施了约3200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2023年实施了约3000项,远高于2019年的约1100项。
古兰沙解释称:“这些贸易措施是导致全球贸易进入平台期的部分原因。这同时也处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更广泛背景之下。IMF正在密切关注。”
古兰沙援引IMF的研究数据称,地缘经济分裂对全球经济产出的影响,其成本或可达到全球GDP的3%至7%不等。
“这只是宏观的数字。当我们更详细地观察时发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往往是受贸易紧张局势和贸易扭曲措施增多影响最大的地区。”古兰沙补充道。
不确定性已成为今年全球经济最大的主题。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美国及其贸易政策。
蒋雨融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引发了国内外公众的不同反应,暴露了全球化背景下精英与公众之间的深刻分歧。
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超过120%,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外国投资者持续减持美债,中国持仓降至7650亿美元,美国财政赤字激增,国债利息支出上升,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水平,美债收益率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短期预计震荡,长期或挑战6%,极端情景下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与美元国际地位挑战,全球经济面临传导风险,中国需降低美债集中度,警惕期限错配,推动IMF扩容与多边清算系统应用,加强G20债务重组协商。
在面临高关税壁垒的情况下,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前四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7.5%,显示出过硬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让外企在华的发展空间更大,预期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