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规模稳居全国首位的城市,上海在这个春节迎来一波消费高潮。上海市商务委发布了上海春节假期的最新消费大数据。
银联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2月9日除夕至16日初七,外来消费发生消费金额为155.5亿元,次数高达1445.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农历)分别同比增长21.6%和41.8%。其中,江苏来沪消费占外来消费比重最高,达到20.2%,与浙江、广东、山东和安徽排名外来消费占比的前5位。
据移动运营商手机信令监测,上海市重点商圈手机信令中的外来客流占比42.1%,较1月平均外来客流占比33.1%,提高了9.0个百分点,其中南京东路、豫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外来客流占比最高,分别达到61.6%、60.6%和60.5%。
抽样调查200家零售和餐饮企业数据显示,节日期间,上海合生汇、凯德虹口商业中心、长宁龙之梦购物中心、静安大悦城、比斯特购物村(奕欧来)、老庙黄金南京路店、老凤祥银楼(黄浦、松江等店)、上海环球港、虹桥天地、新世界大丸百货、环贸IAPM商场、龙湖宝山天街等样本销售额,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两位数以上。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上海市线上线下消费金额569亿元。监测35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2873万人次,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11.9%。
商旅文体联动为消费复苏注入了活力,商圈客流消费双增长。
节日期间,豫园商圈作为上海的“年味”地标,消费人次34.3万人次,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11.4%;南京路步行街年初一客流倍增,瞬时峰值达到3.1万人,商圈37家企业销售额5.2亿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14%;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超过200万人次,同比2023年农历同期增长近22%;静安区特别推出主题光影秀并联合区内13家商场1000余家商户发放文旅消费券。张园、大悦城等合计日均客流量超30万人次,其中,张园客流量实现同比翻倍式增长;五角场商圈实现销售额2.6亿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41.3%,同比2019年农历同期增长18.5%。
春节期间,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餐饮业消费金额59.3亿元,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16.3%。上海老饭店、绿波廊、杏花楼、新雅等14家老字号在节日期间销售额3754万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30.1%,与2019年农历同期基本持平。受到《繁花》热度影响,黄河路、和平饭店等成为热门打卡地,和平饭店销售额同比2019年农历同期增长超过60%。
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创新和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
财政部表示,内需蕴含巨大的增长空间。下一步,将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今年上半年,有19个商圈零售额同比增速突破10%。
夜经济只是支点之一,创新是全方位的。
上海将加快落实稳外贸政策,用好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支持政策,深入实施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