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六大行披露房地产融资最新进展,白名单推送将常态化运行

第一财经 2024-02-18 17:31:09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石尚惠

5家国有大行对接清单项目已超8200个。

春节期间,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加速推进。

在1月份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有关部署后,六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兴业、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均积极响应并迅速行动,从组织领导、配套政策、协同机制、尽职免责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根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除邮储银行未披露具体情况外,截至目前,5家国有大行对接清单项目已超8200个。

六大行积极投放

此前,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成功牵头落地云南省协调机制下首笔银团贷款,为昆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首批项目清单内的云南华泽置业有限公司“华翠文苑”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3100万元。

在去年末作为项目牵头行完成8亿元银团贷款整体审批的基础上,云南中行持续发挥银团牵头行作用,针对项目春节前的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需求,在一天时间内完成资本金凭证、工程计量、工程监理报告和商业发票等提款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工作,积极协调银团成员行贷款发放规模,于1月30日迅速促成银团贷款投放落地。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服务城市发展,深耕项目建设,有利于多方合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利于精准提供融资支持,并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协调机制建立后,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工商银行方面表示,目前已在总、分行层面分别成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项工作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加快组织推动,加大项目对接,加紧融资落地。自1月30日各地推送项目清单以来,截至2月8日,工行已对接2000余个项目,并率先实现对多个城市多个项目的贷款投放。

农业银行表示,对于协调机制推送的符合条件项目,简化流程,扩大授权,强化资源保障,建立绿色通道,提高项目运作效率,确保项目融资尽快落地。截至2月11日,农行已累计对接协调机制项目2700余个,自1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专题会议以来,新审批项目超过10个,审批贷款近50亿元。

2月12日,中国银行称,已推进超过110个项目的审批工作,合计金额约550亿元,其中,已审批完成项目共75个,合计金额近400亿元。

建设银行方面则表示,自1月底收到首批名单以来已对接项目2000多个,已审批项目近百个,已审批待投放金额200多亿元。近日,建行北京、福建、安徽、河南等分行已实现对5个项目的投放,投放金额近30亿元。

交通银行披露,自1月30日各地推送项目清单以来,截至2月13日,交行已获取、对接清单项目1442个,并已对其中部分项目实现贷款投放。

2月15日,邮储银行表示,截至目前,该行积极对接协调机制推送主办行项目,共覆盖河南、四川、广西等10个省份,融资金额57亿元,并已在河南、广西、贵州、大连等省市落地项目。

一视同仁支持房企融资

除了国有大行外,股份行等也积极加入到推进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行动中。

例如,截至2月9日,中信银行共获取协调机制推送项目872个,所属37家分行、各二级分行已分别成立由行长为组长的专项小组,与各省级、辖内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协调机制实现了直接对接,积极参与协调机制组织的各方会商。

再比如,截至2月9日,光大银行39家一级分行全部组建工作专班,并和当地住建部门实现对接,共获取项目名单2622个,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源保障,建立绿色通道,已获批名单内项目20个,授信金额107.5亿元,贷款余额50.14亿元,助力协调机制高效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投放上,既包括国有房企,也包括民营房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例如,农业银行表示,在贷款项目主体中,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占比超过80%,项目类型以满足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住宅为主;1月,光大银行济南分行新批复民营房地产项目9亿元,落地投放4亿元,截至2月9日,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为两家民营房企投放贷款6亿元,保障了开发项目的正常施工建设。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第一财经表示,在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这表明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措施重点支持民营及混合房企融资,在真正落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刘水认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及白名单加快落地见效,将有效缓解房企资金紧张问题,支持项目开发建设交付。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及白名单推送将常态化运行,随着更多房地产项目贷款支持落地,支持项目融资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流动性,缓解房地产贷款的紧缩情况,将有效带动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