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内地企业扎堆冲刺上市,港股IPO有望迎来窗口期

第一财经 2024-02-21 17:33:44 听新闻

作者:王方然    责编:杨佼

港股上市排队IPO队伍也日渐庞大

港股IPO年初“开门红”,内地企业寻求赴港上市数量持续增加。

根据港交所数据,截至2月21日,月内已有14家企业递交赴港上市申请,今年递表企业则达28家,远超去年同期的17家。其中,内地企业成为赴港IPO的主力军,沪上阿姨、蜜雪冰城、古茗、连连数字科技股份等20余家内地“网红”企业,均在年初密集递表港交所。

这与去年港股IPO冰点形成鲜明对比。德勤数据显示,2023年,港交所收到约124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较2022年的177家同比减少30%。

冷热交替背后,是市场预期的转变。一名投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逐渐升温,如无风险利率走低,资本有一定几率回流港股IPO打新市场,因此许多内地企业酝酿赴港上市。

今年寻求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以新消费、人工智能、医药等赛道的独角兽企业为主。其中也有部分公司在A股“折戟”后转战港股寻求上市机会。

内地独角兽扎堆赴港IPO

新申请数量激增的同时,港股上市排队IPO队伍也日渐庞大。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为75宗,多为消费、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内地独角兽企业。

近期递表港股企业 图片来源:港交所

从消费领域看,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消费企业更热衷于赴港上市。以茶饮领域为例,2月14日,沪上阿姨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而与之经营模式、市场定位相似的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也在近3个月内陆续申请赴港上市。

此外,受益于港股上市规则中的“18A”章节,不少生物医药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也选择新年递表港交所。据记者统计,在今年递交赴港上市申请的28家企业中,共有7家内地公司属于医药生物领域。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13家生物医药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合计募集资金总额107亿港元。虽然数量上相比上一年大幅下滑43%,募资金额却同比上涨5%。

从披露数据来看,上述部分企业盈利并不稳定,甚至出现亏损。以浙江同源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源康医药”)为例,该公司专注于肿瘤新药研发,目前尚未实现营收。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已经高达8.92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港交所的18A的相关政策还是较为具有吸引力。

经历2023年寒冬后,业内普遍看好今年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前景。普华永道此前预测,2024年将有80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全年企业登陆港交所的IPO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港元。

折戟A股、转战港股

在这批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高峰中,不乏曾经冲击A股IPO失败的身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递交赴港上市申请的28家企业中,有5家曾“折戟”A股IPO。

例如,今年选择赴港上市的蜜雪冰城,此前曾在2022年披露A股招股书,计划上深市主板。但2023年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当证监会在审的存量IPO企业平移至交易所审核时,蜜雪冰城缺席平移申报。

与之类似的还有华昊中天,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开发肿瘤创新药。2022年该公司IPO获得科创板受理,经历了两轮问询。2023年5月该公司撤回上市材料。

除了撤回材料、主动退出IPO竞争的企业外,也有企业未通过审核。例如曾计划冲击医药SaaS第一股的太美医疗。在2023年3月科创板上市委审核环节中被否。根据公告,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涉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其二涉及核心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性及利润贡献。今年1月29日,太美医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再冲港股IPO。

事实上,部分冲A失败企业转赴香港IPO有其原因。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A股IPO市场审核收紧,IPO节奏大幅放缓,“衣食住行”等消费企业上市难度增加。

一名业内人士指出,2023年8月证监会已明确表态“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其中、餐饮、家居、白酒、学科培训等行业更是监管重点关注,上市难度相对较大。

其中不少消费类企业选择转战港股,并上市成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2023年,就有友宝在线(02429.HK)、锅圈(02517.HK)、十月稻田(09676.HK)、珍酒李渡(06979.HK)等10余家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企业成功在港上市。

另一方面,原计划通过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的企业,也正在将目光投向港股。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规定,允许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但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收入的企业上市。但在实践过程中,实际通过这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并不多,2023年以第五套标准成功在A股上市的只有智翔金泰(688443.SH)一家。与之相比,港股市场的18A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也将吸引部分冲A失败企业。

窗口期将至?

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升温、企业转战背后,存在更深层次的市场原因。

一方面,近年来由于港股IPO市场持续低迷、流动性问题凸显,港交所正在积极施策,亦对内地赴港企业持欢迎态度。自2023年起,港交所开始和内地多地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鼓励内地企业来港上市。1月30日,在2024香港资本市场论坛上,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目前正积极与内地相关的监管机构讨论加快审批企业赴港交所上市的进度。

而这种积极策略也体现在审批速度上。一名法律人士告诉记者,赴港IPO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流程。内地企业要先拿到证监会国际部的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才具备赴港上市的资格。而这一环节中,多个部门会对内地企业的公司架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业务合规性方面进行审核。内地企业递交赴港IPO申请后,也需要经历港交所多轮审核、问询。

不过,从现有迹象看,目前这些流程的审批开始提速,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时间周期有望缩短。

近年来,港股上市申请审核效率较高。据披露,从上市申请的审阅时间来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年度内,香港证监会完成审阅了389宗上市申请,其中92%的申请所需的审阅时间少于60个营业日(包括提出多轮意见所用的时间)。

此外,根据证监会信息,截至2024年1月26日,今年已有13家拟赴港上市企业完成了备案流程,获得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较此前有一定提速。截至目前还有59家拟赴港上市企业正在排队备案,处于“补充材料”“已接受”阶段。

另一方面,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窗口期将至。“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无风险利息收入减少,更多资本将从存款等领域回流到IPO打新市场。企业如能赶在这一阶段上市,或有望获得更高的募资额。”上述投行人士介绍,今年不少企业对港股市场复苏抱有较高期待,筹备赴港上市的案例也逐渐增多。

“美国经济2022~2023年经历剧烈加息周期,2024~2025年将逐步放缓。随着通胀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美联储将开启降息周期。”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经济学家叶丙南预计,在一定情形下,美联储或在5月开始降息,全年降息150个基点,2025年进一步降息约50个基点。

“若美联储结束加息,即使并未立即开启降息,港股亦有望上行。”海通证券策略联席首席分析师郑子勋认为,考察2000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至首次降息期间港股各行业表现,日常消费、医疗保健两个大消费行业以及能源、金融、房地产三个高股息行业几乎在每段行情中均有较为居前的收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