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巫景飞,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最近,电视剧《繁花》火遍全国!我零零后的学生也和我眉飞色舞谈论90年代的上海滩,还问我当时有没有炒股。说实话,我是1993年上的大学,虽然也算见证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崛起,但炒股实践确是很晚以后的事了。不过,作为一个关注中国改革历史的学者,说起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家今天鲜为人知神秘机构,TA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总设计师,“联办”。
所谓“联办”,是“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简称。1988年9月底以后,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牵头,由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康华发展总公司和中国工商信托投资公司四家发起,先后在北京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专题讨论和研究了在北京成立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可能性和具体实施步骤。参加会议的单位还包括财政部、国家计委、国有资产管理局、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其他金融投资机构。
这四家发起公司会同社会上部分金融和法律专业人才,如海外回国的王波明、高西庆等人,在松散形式下组成了"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联办"前身),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简称"白皮书",起草人有:宫著铭、周小川、张晓彬、蔡重直、王波明、高西庆、陈大刚、许小胜)和"中国证券体系规划图"等一系列文件,对中国证券业和设立交易所的整体格局提出设想。
在主要文件拟就后,"设计小组"将有关部分呈报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审阅,数天内,有关领导同志均对报告作了批示,中央领导提议请姚依林和张劲夫同志主持并听取"设计小组"成员的汇报。
1988年11月9日, 姚依林和张劲夫同志主持了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及有关部委领导参加的会议,听取了张晓彬、周小川、王波明、高西庆等建议建立证券交易所的汇报。会议认为,当时建立证券交易所"一是条件不成熟,二是非搞不可",要将建立证券交易所作为近两年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要起步早,积极筹备,根据条件逐步发展。
会后,"设计小组"立即着手进行了证券交易所筹备班子的组建工作,为避免引发争议,筹备班子没有直接取名"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办公室",而是定名为"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半带政府色彩,半带研究机构性质。
1989年3月15日,"联办"成立签字仪式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创始会员每家出资50万元。签字的九家创始会员公司代表分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郑敦训、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投资公司赵志坚、中国光大集团公司冷林、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宫成喜、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王岐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经叔平、中国信息信托投资公司杨咸祥、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贾虹生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张晓彬。
签字仪式后召开了"联办"第一次成员大会和第一次理事会,会议通过经叔平任"联办"理事长,张晓彬任理事会秘书长,宫著铭为总干事,王波明为副总干事。
1989年联办成立签字仪式
"联办"工作规划为:起草证券管理法规;设计审计、财会的统一标准;设计交易所内部交易程序与软件;设计证券市场内外的配套体系;组织培训全国证券专业人员;落实交易所的选地与设置等10项。当时计划在1990年底或1991年初正式运营北京证券交易所。
但是后来,北京证券交易所被暂缓了,再启动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了。而时任上海高层领导的长者和朱镕基敏锐地看到了这个历史机遇,于是全力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落地筹建。就这样,1990年12月19日国内首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上海迈向国际金融中心之旅正式开启,上海滩才有了如此绚烂迷人的繁花故事!
最后,说个闲话,繁花电视剧唤起了大家对上海很多旧址的记忆,比如当年的美食街黄河路,和平饭店等等,在此,我也给大家推荐一个与金融相关、非常值得打卡一游的故地。那就是当年证券交易所的遗址(上海市虹口区黄浦路15号),现在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能看到近百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变迁兴衰。抚今追昔,一定会让你更加明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才是能让上海,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能够富强文明繁荣的根本途径!
(本文作者巫景飞,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维护多边主义等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通过42件作品带领观众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展现了当时艺术家对“现代性”的探索与实践。
2023-2024上海文化品牌最佳案例发布。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2月14日,由泽东电影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上映,公开全新片段,只在影院放映,不会上线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