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数字法币该如何定位︱数字货币衡论

第一财经 2024-03-17 21:21:18 听新闻

作者:周子衡    责编:任绍敏

数字法币即法定货币,无须另行预设其法律定位,既无必要,亦无可能。

所谓数字法币的定位问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法律定位问题;一是政策定位问题。前者涉及中央银行法对数字法币是否确认并应如何表述;后者关乎货币政策当局如何将数字法币的发行与运行纳入其政策体系,并因之如何做出相应调整。

在法律上,如何定位数字法币

法定货币是法定发行与法定流通的货币。法定发行系指其“排他性”,即法定货币发行单位依法发行,此外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自行发行货币;法定流通系指其“强制性”,即于货币流通中,不得拒绝接受,也不得收取费用或附加条件。

法币既可以银行账户余额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纸币或硬币等物理形式存在,亦可相互转换,而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性质差异,简言之,法币并不存在实物形式与账户余额形式的法律界分。在数字法币出现之前即此情形,数字法币也是以账户余额的形式存在,只不过其不发生与运行在银行账户体系,而另行确立其账户体系而已。这就表明,发行与运行数字法币仍属法定货币,无须为其作法律上的“细化”界分,甚或谋求独立的法律定位,以区别于既有的法定货币。

84年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货币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现代货币是账户货币。”这就表明,现代货币运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已脱离了“实物形式”,货币发行与流通整体上已步入银行账户货币主导下的基本格局。伴随银行账户货币指令体系的电子化拓展,所谓物理形式的纸币或硬币不仅退居次要位置,甚或日趋式微而沦为一个边缘化的补充。由此,将银行账户货币也归属于物理形式显然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更不足以与所谓“数字形式”的数字法币形成对应。

银行账户货币并非以实物形式存在,而仅体现为银行账户余额。余额的调整依据“指令”而发生,指令的发出与执行已实现电子化,更推进为网络化。与银行账户货币一样,数字法币同样也是账户货币,两者并非是所谓“物理形式”与“数字形式”之别,而是银行账户体系与数字法币账户体系的分别。两类账户体系的差异,既不在物理实物层面上,也不在所谓数字层面上。数字支付的大兴,物理形式的现钞遭逢全面性的替代甚或取代,已濒临存亡绝续的危急境遇。由此,数字法币也在谋求实现离网的线下支付,以确保货币数字化大趋势下,不出现局部的倒退或盲点。这就表明,所谓货币的实物形式可以或并应当在数字经济大趋势被事实取代或替代。

回头看,银行账户货币与流通中的纸币硬币之间或有其差异,但并不构成对其作法律区隔之必要。事实上,从不存在货币的物理形式与非物理形式的法律界分,未来也不会有此界分。坦言之,对货币形式作法律区隔,既不切合货币运行实际,也无法律上的必要,即不具法律意义或其需求,更易引发歧义甚或误判,甚而导致不必要的法律争执。

数字法币与既行法币或银行货币之间存在的实质差异,是技术意义上的,在操作规程上,乃至会计规程上或渐行渐远,但并不构成“货币二元化”的法律必然,遑论此“二元化”是性质“定位”意义上的,抑或是所谓“形式”意义上的。也就是说,至少在现阶段尚无须将二者作法律意义上的区隔。至于所谓“货币形式”,甚及“实物形式”或“数字形式”,此类提法脱离货币现实,更非“法言法语”,在法律上远未臻成熟,不成其为法律概念,无关宏旨,亦无从申论。简言之,数字法币即法定货币,无须另行预设其法律定位,既无必要,亦无可能。

在政策上,如何定位数字法币

发行与运行数字法币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何种冲击或影响?如何看待、分析与把控数字法币的政策效应?研及于此,不免触及货币层次的划分,自觉不自觉地将数字法币“划归”或“映射”到具体的货币层次体系中,所谓“流通中的现金”就成为数字法币的政策定位。也就是说,数字法币“属于”M0,或因其替代了部分M0,而称之为“M0的替代”。应当说,此一政策定位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否可真正落地、落实,仍待持续的政策实践观察与深入的理论研判。

问题在于,既然M0是所谓的“货币基础”,那么,数字法币可否被视为货币基础的“新来源”?如其然,是增加了货币基础的总量,还是改变了货币基础的结构?所谓M0的“替代”,是减少了货币基础的总量,还仅仅是“替换”了货币基础的部分存量,而不影响总量呢?

作为M0,数字法币显然并非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余额,而是所谓“流通中的货币”。那么,究竟是流通的货币,还是“流通中的现金”呢?所谓“现金”是一个财务概念,包含而限于纸币或硬币等形式的“现钞”,其主要来自于银行账户体系内的部分货币余额。按照中央银行货币统计的口径上看,M0主要包括部分银行账户下的货币余额以及纸币、硬币等现钞,且后者所占比例或并不高,限制使用的情形之外,大多体现在零售终端。由于数字法币体现为其自身账户体系内的货币余额,而非银行账户体系内的货币余额,因此,相对于银行货币而言,数字法币更接近或类同于流通的纸币或硬币等现钞部分。

换言之,数字法币的发行与运行极大地增加了流通中的“类现钞部分”,而其流通效率大大高于后者。直言之,数字法币不在既有银行账户体系项下,既不构成银行存款,也无法成就银行贷款,从而无从发生存贷款利息,根本不涉及货币创造。数字法币与纸币、硬币现钞的根本差异在于,它根本不会“回笼”到银行体系,甚至与银行货币是绝然分开的。质言之,数字法币根本不在既有的货币体系之内,既无法融入货币创造,也不为既有的货币政策体系所必然覆盖。

正是基于此,作为流通中“独立”的一部分,数字法币也被称为“M0的替代”,也就是说,数字法币的发行与运行,“挤进”了M0,并“挤占”了部分M0,构成了对M0的“替代”。

严格来说,发行与运行数字法币并不必然减少M0,具体要看,数字法币发行与运行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兑换式发行,那么数字法币发行量将等量减少货币基础,也就是说,数字法币发行将回收等量的银行货币,且因无法形成银行存款或贷款,而具有相应的银行货币紧缩效应。然而,相对银行货币而言,数字法币的流通速度极快,改变了货币流通格局,创造出巨量的货币支付规模,其银行货币紧缩效应仍须通盘考虑,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判定。

基于此,数字法币的政策定位为“流通中的现钞(而非现金)”或更贴近其实际。

必须强调的是,数字法币之发生与运行只存在于自身账户体系内,虽可与银行货币之间实现所谓T+0即时等比兑换,但是,数字法币之发生与运行只存在于自身账户体系内,而无论如何都不会转入银行账户体系,更不会与银行货币相混同。鉴于此,坚持将数字法币政策定位为M0,虽在认识与判断上有助于政策实践,但须明确的是,既有的货币政策工具所针对的是银行账户货币体系,对于数字法币的政策工具须另行安排配置。也就是说,数字法币的政策定位至多仅为相关货币政策实践的认识起点而已,须进一步拓展视野,以全盘因应发行与运行数字法币所带来的政策冲击效应,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的新架构。

总之,数字法币的法律定位应坚守“一元化”原则立场,而在政策定位上要充分认识并积极因应数字法币与银行货币的“二元化”结构变化。

(作者系浙江现代数字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数字转型,人才赋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的分析解读

4月17日,由九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标志着中国对数字人才培育的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及对数字经济深度发展的战略布局。这不仅是国家发展蓝图的重要补充,更是未来全球竞争力的积极储备。随着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数字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行动方案》的实施预示着中国未来三年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系统性地培育和吸引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这不仅是关于技术和知识的革命,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和个体命运的变革。

04-23 01:26

板块牛熊榜:数字货币概念异动拉升 高位股继续退潮

数字货币概念异动拉升,御银股份、智度股份双双涨停,四方精创、吉大正元、飞天诚信、翠微股份等跟涨。消息面上,比特币暴涨一度突破64000美元。高位股继续退潮,亚世光电、克劳斯等多股跌停,克来机电、康尼机电、深中华A纷纷大跌。

02-29 12:55

数字时代新要求:全面提升数字素养,加速弥合数字鸿沟——《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评述之一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日前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部署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加快弥合数字鸿沟等。《工作要点》为今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工作提供目标指引,推动我国全民数字素养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工作要点》提出多项措施,旨在培养具备高度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数字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加快弥合数字鸿沟,着重建设数字无障碍环境和提供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务,努力消除不同群体在数字技能方面的差距,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机会。

02-28 10:47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狄刚:进一步巩固数字人民币安全防线

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手机终端、软硬钱包、无网无电、智能合约、可控匿名等各业务场景中的密码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

01-11 20:51

数字法币的发行与运行,具有一定的银行货币紧缩效应︱数字货币衡论

数字支付的对私场景是开放的,对公场景则是封闭的。需要实现数字支付对公场景的突破,核心就是发行数字法币。

01-07 22:1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