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月居民信贷再陷疲弱,房子仍是关键,消费贷也有新变化

第一财经 2024-03-18 21:41:58 听新闻

作者:亓宁    责编:石尚惠

客观看待阶段性波动。

1月“开门红”之后,2月信贷数据有所回落,尤其居民贷款未能延续1月改善的趋势。

“2月较1月落差(较大)主要还是季节性因素影响,也要看到存量贷款到期量的干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除信贷大小月等季节性因素以外,考虑到按揭贷款占居民中长期贷款比例较大,市场仍密切关注房地产销售恢复情况。另外,居民短期贷款也结束了连续几个月的同比多增,成为单月居民信贷最大拖累,机构普遍认为与1月“开门红”透支需求有关。

不过,也有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居民贷款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都发生了较大的结构性变化,其中,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中按揭占比下降,地产销售回暖节奏依然曲折;消费贷冲量有中长期化趋势,或对短期贷款数据也带来一定影响。综合机构分析,3、4月份预计居民信贷数据将有所回升。

季节性因素影响大,部分信贷需求被透支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89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3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3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4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万亿元。

观察单月居民信贷变化,2月个人贷款减少5907亿元,同比多减7988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038亿元,同比多减1901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减少4868亿元,同比多减6086亿元。

此前的1月,居民贷款在春节前迎来超预期修复,成为当月信贷突出亮点。数据显示,1月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同比多增318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同比多增4041亿元。

对此,周茂华认为,开年银行提前发力加大信贷投放,锁定全年收益,可能会导致2月出现季节性大幅回落。前述机构人士也表示,春节等季节性因素是导致月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应客观看待阶段性波动。

相比去年春节假期在1月份,今年春节在2月,一方面会影响银行信贷投放节奏,另一方面对居民资金需求也带来一定干扰。“1月居民信贷同比大幅多增也透支了居民2月贷款意愿。”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在最新研报中分析。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认为,今年1月多家银行大力进行消费贷投放营销,前置满足了居民融资需求。一季度月贷款增长偏慢,部分是因为央行主动平滑信贷投放,这部分信贷需求没有消失,只是后移,二季度的信贷投放规模或将高于去年同期。

央行数据显示,居民信贷增速回落的同时,居民存款出现明显增长,同期企业存款大幅减少。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7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85万亿元,分拆来看,2月企业存款减少与1月(增加1.14万亿元)呈相反态势,同期居民存款则较1月继续多增3.2万亿元。华泰证券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认为,这可能缘于春节前后薪资发放。

房地产销售走弱,政策传导仍有滞后

除了季节性因素,地产销售走弱叠加消费后劲不足,也是数据背后市场的主要担忧。

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1月居民部门信贷表现超预期,一方面是消费贷冲量,另一方面是二手房市场回暖。这一趋势未能在2月得到有效延续。

宋雪涛认为,年初以来,除汽车消费和文旅消费外,居民消费整体还偏弱。房地产则是市场更为关注的因素。“虽然房地产需求端政策有所放松,但从政策传导至销售,再反映到贷款数据仍有时滞。”明明在报告中称。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4762.4亿元,同比下降51.6%。这缘于去年同期房市反弹带来的高基数,也缘于今年春节楼市热度不高,“看多买少”。

今年1月底以来,核心一二线城市接连优化楼市政策,政策力度不断增强。中指研究院报告称,2024年春节假期是新政后观察政策效果的重要节点,但收入以及市场预期的不确定,导致需求端的疲软,房企促销活动难改购房者的观望情绪。

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2月份,国内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4.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566亿元,下降29.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7%。明明认为,地产基本面仍未见改善信号,行业整体改善或仍需等待价格端企稳信号。

从统计局披露的70个大中城市住房价格指数来看,2月,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继续收窄、同比继续下降。

居民信贷结构生变,消费贷经营贷趋长期化

另外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当前居民信贷结构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早在去年就有机构表示,2022年以来,随着按揭需求大幅下降,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中,按揭占比已经从占大头降至低位,主要支撑来自消费贷与经营贷,后两者也成为银行弥补按揭缺口的重要工具。

“目前部分银行大幅度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通过发展消费贷款,希望填补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乏力带来的缺口。”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国盛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马婷婷认为,对比2020~2021年,2022年以来居民中长期经营贷、消费贷季度增量均有明显提升,但居民短期经营贷(上述两阶段分别为3065亿元、2368亿元)、消费贷(两阶段分别为2344亿元、616亿元),反而有所下滑。“可能与银行加大中长期经营贷、消费贷的营销力度,居民信用卡消费及分期力度下降有关。”马婷婷在研报中表示。

以今年前两个月合计数据为例,新增的5234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中,马婷婷认为,考虑到地产销售仍偏弱,预计主要是中长期经营贷和消费贷贡献。据其测算,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高增6343亿元,其中经营贷增加3163亿元,消费贷+按揭增加3180亿元,各占50%。

上述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供给角度,考虑到风险压降等因素,近两年银行消费贷、经营贷的发力点也在发生细微变化,冲量方向有从短期、高息转向长期、低息的趋势,倾向于用一年期以上消费贷置换按揭、信用卡等业务缺口。

作为首家披露2023年年报的上市银行,平安银行在去年大幅计提了零售业务资产减值损失,并综合考虑盈利和风险,决定暂时放弃信用类的高收益零售业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2022年和2023年宏观经济所处阶段具有特殊性,参考意义有多大较难判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此前提前还贷讨论增多,部分借款人以经营贷、消费贷用于偿还、置换房贷,这一趋势在严监管下会受到影响,对数据也可能形成一定干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