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动出击!中西部地区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4-03-24 21:36:48 听新闻

作者:李秀中    责编:姚君青

为了吸引外资,中西部省份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在营商环境和政策补贴上都拿出了真金白银来吸引外资,并主动出击。

中西部地区正在成为吸引外资的新兴增长点。截至目前,已经有23个省份发布了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从整体上来看,去年部分东部沿海省份实际利用外资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则在上升。

第一财经梳理各地统计公报及商务部门发布的数据发现,广东、福建、广西、江苏、山东、北京、天津、辽宁、湖南和重庆等10个省份实际利用外资下滑;四川、湖北、安徽、陕西、内蒙古、上海、浙江、河北、山西、吉林、宁夏、黑龙江和甘肃等13个省份增长。

东降西升

根据统计公报,2023年,江苏省实际使用外资253.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15.5%,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上海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40.87亿美元,增长0.5%;广东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91.6亿元,同比下降12.5%。

上述三省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45%。另外,浙江和山东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02亿美元和175.3亿美元,东部这6个省份实际利用外资全国占比近七成。不过,其中除了上海和浙江保持增长之外,其他省份去年均出现下降。

上述23个省份中,相关数据下滑的省份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而增长省份则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这些经济大省实际利用外资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12.5%、16.9%、23.3%;此外,超过百亿美元规模的北京也下降了21.2%。

而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整体保持增长。其中,四川外商直接投资到资245.2亿元,比上年增长6.5%,规模位居中西部第一;湖北实际使用外资190.43亿元,增长11.39%,规模升至中部第一,占全国比重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空客、西门子、沃尔沃等1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落地,211家存量外资企业增资扩股,32家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再投资。四川省实现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新设外资企业数等主要指标“三增长”。

不仅如此,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内蒙古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比较大,2023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55.8亿元,同比增长61.5%;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7家,同比增长3.2倍;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七连增”,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增幅。

一位地方投促系统人士向第一财经分析,相比东部,中西部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因为基数低,努力抓住一些项目就可能实现增长。另外,中国国内市场还是很大的,到中西部投资面向内需市场,这方面对外资的吸引力还是有的,而且外资也在持续从东部往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

中西部的增长潜力

3月12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与商务部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署部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部省协作联动,支持四川省建设贸易强省、服务业强省、国际消费目的地、外商投资中西部首选地,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2023年,四川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西部十二省(区、市)比例近1/3。四川在总体经济规模、产业基础条件、人口及市场规模上都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四川希望在吸引外资上面能有更大的提升。

实际上,为了吸引外资,中西部省份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在营商环境和政策补贴上都拿出了真金白银来吸引外资,并主动出击。比如,2023年,安徽制定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18条,组织推动65个出访团组赴德意英日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外资招引。

而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蕴藏的潜力空间也逐渐显现。今年2月27日,普华永道发布的《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中国中西部投资机遇》调研报告称,中西部地区正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该报告称,30%的受访企业认为中西部地区蕴含巨大机遇,15%的受访企业甚至认为中西部地区非凡的市场机遇有望构建突破现有市场场景的新发展格局。17%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一至三年将至少一半的投资放在中西部地区,而高达52%的受访企业打算把小比例的投资放在中西部地区。

在目前对外经济合作形势变化下,中西部地区也成为国家巩固外资基本盘,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重要发力点。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方案》提出,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降低制造业企业用地、用能、用工、物流等成本的政策措施。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规划整合重点开发区,与东部地区结对开展外商投资产业转移合作,建立健全项目推介、干部交流、收益共享的机制和实施细则。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