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术界的蜘蛛侠,用奇思妙想让人类重新融入生命之网

第一财经 2024-04-09 11:52:15 听新闻

作者:吴丹    责编:李刚

萨拉切诺以其对地球环境的关注而闻名,他是建筑师、艺术家、跨学科的科学研究者,更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实践者。

明亮纯白的空间里,上千根金属、钢丝和涤纶绳缠绕出一个6800平方米的巨型“蛛网”。当观众穿着鞋套走进去,渺小得像是被捕食的昆虫。好奇者拨动“蛛丝”,上千根琴弦随着震颤的声乐共振,犹如坠入宇宙交响现场。

《算法·韵律》

这是阿根廷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在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规模个展“共生”现场。红砖美术馆空阔的展览空间,变成这位当代艺术家的魔术场地。展览中的一系列互动装置、影像、雕塑、游戏体验作品,让观者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感知千疮百孔的星球,反思人类的贪婪与欲望。

萨拉切诺以其对地球环境的关注而闻名,作品常常围绕人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关注自然与人类、社会与现实。他是建筑师、艺术家、跨学科的科学研究者,更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实践者。

“这是一个生态剧变的时代,形势已刻不容缓。”萨拉切诺说,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向中国观众发出迫切邀请,当人们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震颤的语言,会去反思人类共栖的、诗意的未来,反思我们如何与自然相伴相生、互利互惠。

展览海报

仰望星空的“蛛网爱好者”

1973年生于阿根廷的萨拉切诺,被称为“艺术界的蜘蛛侠”。他的母亲是生物学家,他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德国法兰克福学习艺术与建筑,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和家庭影响,使得他的艺术之路从一开始就没有边界。

他是一位充满古怪思维的疯狂艺术家,在建筑、生物、自然科学、雕塑、工程技术和社会行为等诸多学科之间穿插融合,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观念和实践。

托马斯·萨拉切诺 摄影师/Dario Lagana

萨拉切诺从小喜欢仰望星空,从不同的星光中,漫无目的地幻想宇宙的奥秘。现在,他把蜘蛛作为研究对象,在位于柏林的工作室里,养着成人手掌大小的金色蜘蛛,用摄像机记录下蜘蛛织网的过程。他持续十多年研究蛛形纲动物,把它们视为合作伙伴,研究它们的建成环境,以此重构自己作为人类的感受与认知。通过观察蜘蛛织网的智慧,他领悟到社会组织的主要原则:合作、共居和混杂。

在北京展览现场,惊人尺寸和游戏感的大型体验装置《算法·韵律》,是萨拉切诺标志性的代表作。从踏入展厅的那一刻,人们就被铺天盖地的“蛛网”所震撼。上千根“蛛丝”拉扯出一个庞大而不真实的世界。观众似乎变成蜘蛛,穿梭于装置之间。伸出手指拨动“蛛丝”,就能听到弦乐的变化,感知自己的存在。另一件作品《宇宙如何陷入蛛网?》中,艺术家对蜘蛛网进行三维扫描,再用数字化的方式重建,探究蜘蛛网内在的隐秘建筑结构。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都让人对蜘蛛与蜘蛛网产生新的认识与感知。

他在《一封无脊椎动物权利的公开信》中写道,人类在地球上存在了20万年,而蜘蛛却存在了3.8亿年。他邀请人类重新认识蜘蛛,思考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思考人们如何在一个共享的星球上共生,“生物不是原子化的个体,而是混合体。每个生物体都是一个‘嵌套生态’,以复杂的方式与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

萨拉切诺认为,蜘蛛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占据重要地位。它被视为智慧和占卜之力的源泉,从秘鲁古老的纳斯卡文明,到当代喀麦隆的曼比拉人,都向蜘蛛请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他用《关注之网》来强调无脊椎动物的权利,诠释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如何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生态之网,以此告诫人们,正视自然,停止对自然界的剥削,让人类重新融入自然的生命之网。

“展览上的任何一件作品,都在向观众发出邀请,让我们注意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共生’这个词,指向的是合作,我们要让不同的元素联合在一起,互补共进。”萨拉切诺以“蜘蛛网”这种极易被忽视的事物作为艺术核心,提示人们关注自然界最微观的存在,“否则,一些生物必将走向灭绝”。

飘浮的乌托邦

某种程度上,萨拉切诺像是艺术界的马斯克,充满奇异的想象力,既关注地球生物与人类命运,也将视野转向天空。

2020年1月,萨拉切诺在阿根廷胡胡伊省做了一场行为艺术,创下32项世界纪录。

在麻省理工学院艺术科学技术中心三位科学家的协助下,他制作了一只重达250公斤的巨型黑色气球。当气球飞上天空,如同巨型的空气太阳能雕塑。

《与Pacha一起,飞入Aerocene》(静帧),2017~2023 数字影片,76’ 25’’ 马克西米利亚诺·莱纳和托马斯·萨拉切诺执导 编剧:克劳迪娅·阿博夫、托马斯·萨拉切诺、约西·哈维里奥 © Aerocene基金会

展览纪录片《与Pacha一起,飞入Aerocene》完整呈现了这场行为艺术。巨型气球仅利用太阳和空气升空,完全摆脱了对化石燃料、电池、锂、氦和氢的依赖,搭载一名飞行员,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零能源的飞行,并获得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承认。

这只黑色气球依靠吸收太阳热能而膨胀,进而产生动力周游世界,浮力来自于球体内外的温度差。气球最高能续航一个半小时,最大飞行高度272.1米,最大航程2.56千米。

当飞行员载着由萨利纳斯格兰德斯和瓜亚塔约克泻湖原住民社区写下的“水和生命比锂更有价值”的信息升空,展示出艺术家对日益恶化的气候危机和能源转型的迫切关注。

展览现场

这次飞行更像是一次警示,带来从南方到北方的急讯。萨拉切诺发现,自500多年前殖民化开始以来,北半球的发展一直以牺牲南半球为代价。当下的能源转型正对世界产生不平等的影响。

萨拉切诺的脑洞大开,既来自他综合性的学科学识,也来自他无穷的好奇心与对世界的关注。他设计的蜘蛛网球体,有美国建筑师富勒的网状建筑影响。通过研究蜘蛛网结构,他能创造出蜘蛛网球体的悬浮效果,这背后是他与国际蜘蛛学协会及美国宇航局生命科学研究会共同研究的成果。

最近20多年,他在探索人类生活在空中的可能性。这又是一个极其乌托邦的幻想项目,一个可以飞行在空中的“云城”,由细胞状搭建起一个个可居住生活的空间。这些细胞状的空间可以自由迁徙、自由组合。他目前已经开发出模型,想要将这种概念化的人类新型生活方式变成现实。

在他的构想中,这些项目最终会发展成为国际跨学科艺术社区,创造出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化石燃料的环境。在他身后,是麻省理工学院、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诸多学术与艺术机构。

正因这些合作,这位充满幻想的艺术家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扫描、重建和重新想象蜘蛛编织的空间栖息地的人,并拥有现存唯一的三维蜘蛛网收藏。

在看过展览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邱志杰如此描述萨拉切诺的艺术实践:“纯净的、强大的、美妙的、深邃的,同时也清晰的一种装置艺术,把当代艺术内在的政治激情和人道关怀藏在一个如此美的面貌之下,清洗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偏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