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实施5年,今天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开展的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有1600多个产品中选,其中国产仿制药占96%,国内用药格局逐渐回归国际经验和药品本身价值规律,最终让群众受益。
集采加速对“老药”的替换 促进临床用药用械结构升级
据介绍,国家医保局跟踪分析集采药品使用情况,发现集采前患者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用量占比约为50%,集采后大幅提升到95%左右,优质药品成为用药主流。例如,胰岛素集采后,二代与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比例从4:6调整到3:7。
耗材方面,心脏支架集采促进材质性能更好的铬合金支架使用比例由60%上升到95%以上。以前大多白内障患者手术选用价格较低的单焦点晶体,只能看清远处,解决“看得见”问题;人工晶体集采落地后,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的双焦点晶体,以及远中近都能看清的三焦点晶体价格更加惠民,将有更多白内障患者“看得清”“看得舒服”,极大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戴卫东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称“长护险制度”)还未在全国推开,但各地都对这个政策落地有预期,“长护险已经到了应该尽快推行全国统一制度的时候了,否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制度转轨成本”。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M2同比增8.3%,外贸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在会后与多位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整理和分析了“新集采”的八大变化及对各方的影响:其中,不再锚定“最低价”、医生可按药品品牌报量、提高投标资质门槛、强化质量监管等举措,均是对年初社会关切的回应,以保障患者能用上质量高、疗效好的仿制药。
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