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目前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年初预计的6%的年度增速,释放了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信号。多家电力企业公布的一季度发电数据显示,除水电外,各类机组发电量较去年同期普遍上升。此外,燃料成本下降、电力市场改革深化等利好释放,进一步促进电力行业发展向好。在所有电源中,目前火电仍然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电煤成本对多数发电企业经营依然重要。电煤价格回落已使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等发电企业的经营情况显著改善。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逐步成为新增电量的主体电源,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中作用日益凸显。
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提标”;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高调创新“揽储”背后也暗藏风险。
通知要求,坚持创新引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支持试点项目应用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成果,同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
机构指出,聚焦率先实现供需改善路线的板块,如新消费视角下的IP和宠物经济,以及具备比较优势的稀土、创新药、智能驾驶、军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