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炉,有望拉动家电市场增长

第一财经 2024-04-13 07:53:32 听新闻

作者:王珍    责编:刘佳

惠民补贴终归是短期性的,从长期看,废旧家电回收网络建设更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4月12日,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公布。方案提出,在全国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在家电方面,力争到2025年,高效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到2027年,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十多年前,中国曾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出钱补贴消费者,来刺激家电以旧换新。与上一轮不同,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没有中央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终端消费者,而是重在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打通废旧家电回收的堵点、使家电更新消费循环更畅通。

引导地方补贴家电以旧换新

奥维云网(AVC)董事长文建平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国家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如果各地执行和配合得当,初步估计将对今年国内家电市场有2%-3%的拉动作用。2023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8498亿元,如果没有新政策,预计2024年同比增长0.6%;有了新政策,预计将多增加2%-3%,使部分消费的节奏提前,今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有可能将增至约8800亿元左右。

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全链条整合上下游资源,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废旧家电回收及家电以旧换新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拓展相关消费信贷业务。

文建平说,“这次以引导性目标为主,如果全国各地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能拿出20亿元,加上家电厂商也拿出配套资金,预计将可以达到上述效果,还需看政策的落地情况。”

“很多消费者关心补贴的问题。方案号召中央地方联手,中央资金主要是用在废旧家电回收网络的建设上,地方和企业联手推动一些惠民补贴政策。惠民补贴终归是短期性的,从长期看,废旧家电回收网络建设更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事实上,家电厂商已在行动。京东称今年与家电厂商合推3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抖音称今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0亿元。苏宁易购也联手30多家家电企业启动家电以旧换新。

家装厨卫“焕新”,预计也将刺激相关家电产品的需求。方案提出,以扩大存量房装修改造为切入点,推动家装厨卫消费品换新,促进智能家居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和适老化改造,对购买智能家居产品给予补贴。

重点健全废旧家电回收网络

徐东生向记者分析认为,“方案的核心还是打通家电消费的堵点,健全消费者以旧换新的机制,特别是把健全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作为工作重点,从机制上解决消费者以旧换新的难题。打通消费堵点的措施很周全,从政策支持、标准支持到回收网络建设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改造提升家电回收网络;将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便民地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设置废旧家电临时存放场所;督促家电回收企业将废旧家电销售给合法合规拆解企业。

此外,培育一批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典型城市和企业,发展“互联网十上门回收”等新模式,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上门回收服务。引导家电生产企业通过自有逆向物流体系,或委托家电回收、拆解第三方企业回收等方式,拓展废旧家电回收业务。鼓励平台企业综合运用手机 APP、小程序等,提供家电收旧、送新、拆装“一站式”服务。

在标准方面,方案要求,完善家电能效、水效标准,推广绿色智能家电产品认证体系,加大绿色智能低碳家电供给;优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回收站点、中转站、分拣中心等通用标准;加快制修订废旧家电估值评价规则、废旧家电回收规范等相关标准。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家电业的龙头企业正在打造绿色、低碳、资源可循环的产业链。海尔智家董事长兼总裁李华刚在AWE2024上透露,未来2~3年,海尔的废旧家电拆解工厂将从一座增加到六座,形成覆盖全国的年拆解量大约达到2000万台的回收体系。4月11日,格力电器旗下的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与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开发、制造、销售再生塑料,到2030年实现15万吨化合物销售目标。

家电业正在把以旧换新从短期促销,转变为长期、可持续、常态化、稳定的业务模式。

(实习生黄玟骆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