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25日发布报告说,得益于成本下降、推进创新和支持性产业政策等,2023年电池在电力行业的部署量同比增加一倍以上,其增长超过几乎所有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电池技术对于实现气候和能源目标至关重要。
这份名为《电池和能源安全转型》的报告对整个电池技术生态系统作了全面分析。报告指出,与使用化石燃料发电相比,电池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成为一种有竞争力、安全可靠且可持续的替代技术,同时也能通过为电动车提供动力来推动道路交通的去碳化进程。
报告指出,在不到15年时间里,电池成本下降了90%以上。最常见的电池类型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与消费电子产品相关。而如今,来自能源行业的需求占电池总需求的九成以上。去年,电力行业的电池部署量同比增长超过130%,为全球电力系统增加了42吉瓦的电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电池技术推动电动汽车销量从2020年的300万辆猛增至去年的近1400万辆,预计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强劲增长。
报告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电池部署规模需要大幅扩大,以使世界能够走上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的正轨。在这种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总体储能容量将增加6倍,这其中增量的九成来自电池储能容量。
该报告强调了电池储能的多功能性。作为清洁能源转型的一部分,电池可以经济有效地支持电力安全;在电力领域,电池有助于消除风能和太阳能等技术产生的可再生电力的波动性。此外,电池储能可以缓解电力供应高峰期的电网拥堵,为捕获和存储多余的可再生电力提供出口。
业内人士预计,储能、配电网、充电桩等保障电力系统灵活性和韧性的项目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能源投资新增量。
关于此次诉讼,据企查查消息,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6月25日立案,该案件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从强制配储取消到地方细则滞后,谁能在政策“真空期”守住确定性值得探讨。
随着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交易驱动,业主和开发商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能和效率。
该展览会是全球专业的光伏储能展,展出内容包括:光伏生产设备、材料、光伏电池等,涵盖了光伏储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