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宝马集团宣布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此项投资的重点聚焦于宝马在华生产的发源地——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为2026年启动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奠定基础。
按照计划,2025年BMW新世代车型将在全球市场推出,随后两年内至少投产6款车型,新车将搭载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全新的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概念、全新的高性能电驱电池系统。
去年5月份,宝马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与之配套的总投资100亿元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此外,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新世代”标志着宝马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它预示着一个由创新和技术驱动的个人智能出行新时代。“今天宣布的全新200亿元投资计划,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宝马集团迈向智能网联汽车(ICV)未来的核心地位。”
齐普策认为,“新世代“并不是一款车或者一个特定的概念,而是在重新定义宝马品牌。“通过BMW新世代车型,我们想传达的是行业并没有所谓的新旧之分,纯粹驾驶乐趣一直是宝马的核心。我们有能力将很多创新技术集成到车里,并且具有宝马的独特风格。”齐普策表示。
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燃油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尚未真正传导到电动汽车市场上。一方面,传统豪华品牌此前两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电动车产品较少,同时产品迭代速度相对较慢。另一方面,智能化水平缺失,无法迎合中国用户对于电动化产品的需求,被认为是外资品牌纯电动汽车无法复现燃油产品强势表现的重要原因。
宝马、奔驰和大众等外资车企开始强化在软件领域的布局,将研发资源本土化。他们均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从事自动驾驶、数字化、软件等相关业务,同时与本土科技企业合作,通过战略合作或入股的方式打造本地生态系统。其中,宝马在中国设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网络,宝马方面此前表示,随着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的启用,新能源车本土化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不久前,大众中国也宣布,大众汽车集团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以强化本土研发。
此外,多家外资企业正在加大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电动车时代,中国汽车供应链具备优势,我国生产的电动车的成本较低。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宝马集团在全球市场交付超过255万辆新车,其中37.5万辆为纯电动车型,按计划实现了纯电动车型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约15%的目标。齐普策表示,宝马集团全球累计已经交付了超过100万辆纯电车型,预计2030年之前实现电动车销量占比超过50%的目标。
恺英网络的《传奇归来》,巨人网络的《口袋斗蛐蛐》,锦游网络的《战将称霸》等游戏在列。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2025年有超过10款新品在中国市场推出,2026和2027这两年内,将在中国推出包括新世代车型在内的20余款新车。我们不会把目光从中国转开,而是会不断夯实研发能力,尤其是软件研发方面。”高乐对记者表示。
经过近几年的技术积累,国内外企业在大圆柱电池领域已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商业化趋势。
因存在安全隐患,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召回了177辆国产MINI纯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