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权威人士:PSL净归还增多是市场选择结果,对“三大工程”支持作用仍在发挥

第一财经 2024-05-11 17:31:56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早期发放的PSL资金所对应的项目贷款陆续自然到期,未来一个阶段资金逐步净归还也是正常现象。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三大工程”,在此背景下,抵押补充贷款(PSL)连续两个月净归还,引起市场关注。

5月11日,第一财经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PLS净归还增多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三大工程”支持作用仍在有效发挥。

未来净归还也是正常现象

5月6日,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4年4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PSL)3432亿元,期末余额为30269亿元。

PSL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由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提供期限长、成本低的资金支持,兼具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贷款支持两大功能定位。

自去年12月PSL重启以来,PSL按月分别新增3500亿元、1500亿元、持平、净归还322亿元、净归还3432亿元。

目前,为支持“三大工程”建设,人民银行新增PSL额度5000亿元年初已发放完毕,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运用PSL资金对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仍在延续。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按照机制设计,早期发放的PSL资金所对应的项目贷款陆续自然到期,未来一个阶段资金逐步净归还也是正常现象。

广发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考虑到当前债券发行成本较低,选择更多通过发债融资是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出的理性选择;央行也有意推动三家银行更多通过发债来改善目前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长期利率偏低的状况。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DROO7稳定在较低水平,金融机构并不缺资金,PSL到期归还也是保持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的一种选择。

结构性工具不断优化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结构性工具规模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比重稳定在15%~17%左右,总量上合理适度。当前存续的结构性工具不断整合优化,体现了不同阶段政策重心的“有进有退”。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第一财经表示,PSL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和其他工具没有本质区别,市场不必过度关注。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其中“三大工程”可能是优化增量住房的重要政策路径之一。

结构性货币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近期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是央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

专家表示,对于一些薄弱领域,金融机构服务意愿不足,央行通过提供资金或激励进行引导是有必要的,但央行资金不会直接投放到具体企业,也没办法实现这种所谓的“精准投放”,需要由银行自主选择贷款对象投放信贷。

今年以来,央行聚焦“五篇大文章”,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存量金融资源不断盘活,投向进一步优化,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债券与信贷市场发展更加均衡,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平稳增长,直接融资增速较快。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