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满足度达到了一定水平后,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演出类盛事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就是一种体现。近两年,文化演出市场一直处于火热的状态,“一票难求”更是颇为常见的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高达11.9万场,同比增长72.71%;票房收入及观演人数分别达到108亿元和3886.9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87%和77.88%。
盛事活动通常包括体育赛事、演唱会、商务活动、会展、户外活动、节庆嘉年华等大型活动。盛事活动往往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溢出效应,也因此延申出关于盛事经济的探讨,即盛事活动对经济活动的促进。
盛事活动对城市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短期来看,盛事活动能够提振餐饮业、旅游业等;长期来看,城市能够通过举办盛事活动展现其文化及能力,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长期发展。中国香港拥有“盛事之都”的美称,今年年初特区政府再次强调推动盛事经济,指出今年上半年香港有文化艺术、体育、经济金融、贸易展览等方面的80多项大型盛事活动。本文通过数据和案例来分析盛事活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对城市发展盛事经济的条件进行研究,并对不同类型内地城市如何通过盛事活动拉动经济提出建议。
一、盛事活动对中国香港旅游业的影响持续扩大
盛事活动对中国香港的意义在这些年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较早期举办的盛事活动对当地的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建立“亚洲盛事之都”的国际形象。然而,从2003年开始,当地开始频繁地提及盛事活动附加的经济效益。比如,当年的新闻公报中写道,举办2006年世界电信展可以“为旅游及接待行业带来可观的生意”;并且,参展商会使建造展览摊位、设计、市场推广、广告及活动管理等支援专业服务业面对更强的需求。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持续将举办盛事活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中国香港经济与盛事活动具体如何关联?我们基于Wind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2014年以来的宏观数据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
1.旅游业是中国香港的主要服务行业
2014-2022年,服务业占中国香港GDP的比重一直处于88%-92%区间,是当地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旅游业和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是当地的主要服务行业,2019年两个行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和11.9%。
2.游客在中国香港的购物需求有所减弱
通过对比2014年与2019年中国香港过夜游客的消费模式可以看到,虽然购物依然是最主要的消费,但其占比由61.7%降至47.5%。到港过夜游客在当地的购物消费需求相较于其他需求有所减弱,访港目的或有一定变化。
3.会展奖励旅游过夜旅客占比升高
会展是盛事活动的一类,这类活动可以形成会展奖励旅游(会展奖励旅游被普遍地认为是由会议、奖励旅游、大会以及展览四类目标形成的旅游)。2023年会展奖励旅游旅客占访港过夜旅客的比重达到7.56%,较2014年升了1.02个百分点。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会展奖励旅游过夜旅客对中国香港旅游业的重要性显著增加。
从这些数据来看,近年来,在游客访港购物需求减弱的背景下,盛事活动对中国香港旅游业的影响持续扩大。
二、盛事经济代表性案例分析
就香港特区政府频繁提及的“盛事经济”,国内外其他城市实际上也有着较多的相关案例。我们选取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盛事活动,定性分析其对举办地经济的影响。
1.新加坡霉霉演唱会
美国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下称“霉霉”)在2023-2024年开展了她的第六次世界巡演。本次巡演在东南亚地区只有一站,即新加坡。
演唱会本身为举办地带来的收入通常一部分体现在门票、场馆租赁、周边产品销售以及观众在活动开场前及散场后的餐饮服务等。另外,城市中提供“体验式”服务的商家也相应地面临更多机会。霉霉一首歌中的歌词使粉丝间形成了在演唱会交换友谊手链的仪式。公开新闻显示,这样的“仪式”直接使得当地的手工材料店在演唱会期间排起了长队。同时,新加坡配套推出了与霉霉相关的、免费的光影水舞秀以及建筑灯光秀等活动,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居民的出行,促进当地服务业发展。
与此同时,这场盛事活动“东南亚地区独家”的特点,成了周边地区粉丝到新加坡观看演出的动力,对当地机票、酒店及餐饮收入进一步形成支持。新加坡滨江湾金沙酒店更是推出了包括演唱会门票、酒店住宿、用餐和景点全通票等三类套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当地的经济收益。实际上,针对盛事活动提供套餐的做法并不少见,在“迈阿密国际中国香港行”时,香港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也推出了包含球赛门票的套餐。
2.巴黎时装周
传统盛事活动巴黎时装周根据女装、男装以及春夏装、秋冬装划分,每年共举办四次。该盛事活动为举办城市带来的附加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国际性盛事活动,巴黎时装周能够吸引全球各地的设计师、模特、明星、买手、品牌大客户等多类型群体到来。在每次活动举办时间相对较长(如2024年秋冬巴黎女装时装周为期9天)且每天都有不同品牌秀的背景下,时装周能为当地带来可观的酒店、餐饮收入。其次,伴随着时装秀的举办,当地也会出现较多陈列厅(Showroom)订货会,即服装品牌使用临时的静态空间,展示其服装及配饰,与买手建立联系、进行销售。时装周参与者大多拥有较强购买力,订货会能为买手带来便利,也能促成可观的消费;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空间租赁、设计等服务业带来更强需求。此外,在参与时装周的名人多,且拥有陈列厅订货会、鸡尾酒会等多类型配套活动的情况下,当地保安公司及清洁公司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3.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市政府1999年开始推出的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在最近这个冬季,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爆火”。这场盛事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来,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提高了当地的餐饮、酒店收入。而在活动期间,哈尔滨交通集团新区公交公司开通了冰雪大世界专线等线路,连通多个特色景点的背景下,其他景点的收入也会有所扩大。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冰雪大世界看作是当地传播冰雪文化的媒介。这场盛事活动也增加了游客体验冰雪文化的动力,间接地带动了当地其他“冰雪”主题项目的收入。比如,美食方面,在当地企业马迭尔推出了雪花造型、企鹅造型、哈尔滨地标建筑等造型文创冰棍的情况下,仅今年元旦3天时间,马迭尔冰棍的销量就达到了10万支。而当地雪地温泉、冰雪运动、渔猎冬捕等冰雪活动的收入以及冰雪相关装备的销售收入也有一定提升。
三、城市举办盛事活动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
上述这些城市是如何发展盛事经济的?我们总结出了几个重要条件。
1.便利的交通
国际交通运输方面,中国香港、巴黎以及新加坡分别拥有着中国香港机场、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国际机场。Wind数据显示,2019年三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均超过六千万人。城市内交通方面,奥纬咨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布的《城市交通准备指数2023年》对全球65个重要城市的公共交通密度、效率以及利用率情况进行评估、排名,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巴黎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和第七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哈尔滨的案例中,城市则推出了冰雪大世界专线、接驳专线等交通线路。便利的交通是游客到当地参与盛事活动并在当地继续旅游的基础。
2.专业且容量大的场馆
新加坡霉霉演唱会的举办地——新加坡国家体育场可容纳5.5万名观众。举办6场演唱会,意味着大约有30万观众可以参与其中。容量大的专业场馆是举办演唱会、会展等大型盛事活动的重要条件。新加坡拥有着金沙会展中心、樟宜会展中心、来福士城会展中心、新达城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以及新加坡博览中心等,也是当地能够成为全球代表性会展举办城市的重要原因。以金沙会展中心为例,场馆可容纳2000个展位,接待与会代表人数高达4.5万人次,支持了当地大型会展盛事的开展。
3.独特的自然资源
与自带“流量”的演唱会盛事不同,冰雪大世界这场盛事可谓是城市“创造”出来的。哈尔滨能够创造这场盛事活动则是基于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冰雪。从全球范围来看,肯尼亚动物大迁徙也是基于自然资源形成盛事经济的典型案例。
4.国际地位及优势产业
巴黎时装周能够持续获得全球关注是基于其优势产业时尚业和其“全球时尚之都”的国际地位。维也纳则是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依托国际地位形成盛事经济的城市。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多个国际组织在当地设立总部的背景下,维也纳通过会议类盛事活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5.补助及政策支持
提供政策支持以及补助能够促进盛事活动的开展。新加坡为霉霉演唱会提供补助,以确保此次霉霉东南亚演唱会仅在新加坡举办,增强了这项盛事活动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新加坡旅游局的信息显示,当地围绕会展类盛事提供了新加坡商业活动(BEiS)资助计划、新加坡会展旅游优势计划(SMAP)以及新加坡惠聚狮城全球计划(INSPIRE Global)2.0等,助力会展场地预定、宣传等,进一步吸引会展盛事在当地开展。
四、以盛事活动促经济,内地城市可以怎么做?
香港特区政府今年多次提及发展盛事经济,内地各城市同样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举办盛事活动,并扩大盛事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如上海、杭州、北京等,在过去几年中已经通过举办进博会、亚运会、冬奥会等。就举办盛事活动的基础条件而言,这些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相对较高,交通运输能力普遍较强,Wind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及上海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均超过了1亿人次,杭州也超过了四千万人次;市内交通也颇为便利,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4年1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这些城市的运营里程均超过了500公里;并且,这些城市也都拥有较专业的场馆。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举办大型会展、文艺、体育活动是这类城市发展盛事经济的重要方式。
对于拥有较为独特自然资源的城市,比如拥有冰雪特点的哈尔滨、拥有多品种花卉的昆明等,可以基于此推出相关产品,宣传推广,创造盛事活动。具体来看,相关产品可以将当地特色与国际文化、时下流行元素等相结合,从而提升大众对活动的接受度及关注度。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王婆说媒”等由当地文化延伸而成的“突然爆火”的盛事活动;也看到了F1中国大奖赛、“2024香港上海周”等活动的策划及举办,最终支撑了当地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产业。以下我们就开展盛事活动、扩大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出三条具体建议:
1.进一步优化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盛事活动产业链
市内交通方面,进一步优化连接酒店、大型活动场馆的交通线路。盛事活动产业链方面,对安保、清洁等服务进行持续关注,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提升如展位搭建、设计、宣传等专业服务的水平,继续优化环境培养相关人才,使服务高端化、国际化,从而增强盛事活动的国际影响力。
2.着重配套服务供给
提供配套服务,如餐饮服务、周边产品销售、仪式感体验服务、连接其他景点的交通服务等,能够扩大盛事活动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一方面,可以加大大型盛事活动举办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在盛事活动开展期间,为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店铺提供支持,并助力店铺之间合作,推出套餐服务。
3.事前预防潜在风险和加强事后公关管理
发展盛事经济需要可持续性,良好的体验往往会使当地盛事活动吸引更多人,但出现相关“差评”往往会影响盛事活动随后的开展。因此,在举办盛事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此作出预防,加强对各类相关服务的监管。同时,若出现了不利于城市名声的事件,应及时应对,进行公关管理。
(本文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文 | 李嘉怡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我们 | yicairi@yicai.com
2024年8月13日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高频经济活动指数(YHEI)为1.00,较8月6日上升了0.01。
在7月22日至26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2.46,与前一周相比指数上升0.12。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总量和结构都出现了趋势性的变化,值得关注。
上周信用利差收窄是带动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
上海碳价已达到76元/吨以上,仅次于北京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