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4月中旬以来,国内权益资产上涨、商品价格反弹;近期,北上资金与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一定积极信号。汇率变化背后,基本面的变化、对资本市场的意义?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热点思考:人民币资产,又添积极“信号”?
一问:人民币资产,又添积极“信号”?北上资金企稳回流,人民币汇率出现升值信号
4月中旬以来,国内市场权益资产上涨、商品价格反弹,市场表现较为积极。1)权益市场,恒生指数在4月16日以来大涨20.3%,上证指数也反弹了4.9%。2)商品市场,4月以来南华综合指数大幅反弹7.5%,其中有色金属、黑色系、贵金属、能化品、农产品分别上涨14.2%、12.5%、10.6%、3.3%和1.0%。
北上资金与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一定积极信号。4月24日以来,北上资金整体回暖,外资合计净流入433亿元;人民币汇率也脱离了前期弱势承压的7.25关口,离岸人民币、在岸人民币分别升值0.5%、0.3%至7.23和7.22。交易层面,远期汇率的走强、风险逆转因子的走低、离在岸价差的收窄,也释放了人民币延续升值的信号。
二问:汇率走强的外部变化?美元的强势或难维系,关税征收实质性冲击有限
劳动力市场的缓和、“二次通胀”风险的降低,或难支撑美元走强;美债的供求缓和,也弱化美元反弹风险。基本面,随着薪资增速放缓,核心服务通胀有望继续降温;而住房通胀或继续下行,年底前或难反弹。交易面,美债供给压力已现缓和、需求端未现恶化,冲高风险相对有限。历史回溯来看,正式降息落地前1个季度,美元或步入弱势区间。
而关税加征,落地规模不大、节奏较慢,实际冲击或相对有限。近期拜登提高关税,主要是竞选手段之一,象征意义更大。一方面,2023年美国自中国进口4272亿美元,180亿美元占比仅4.2%,本轮征收关税商品的整体规模占比较小。另一方面,从前4轮关税征收来看,中美双边贸易所表现出来的“脱钩”,实际上只是发生了转移。
三问:汇率走强的市场意义?汇率升值叠加内生动能改善,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或将提升
4月经济数据超预期,国内“复苏”的号角或已响起;内外补库共振、叠加政策加速落地,基本面或将延续改善。一方面,当下国内库存处于绝对低位,叠加实际利率下行,经济企稳向上信号已愈加明确;而美国补库支撑下,我国出口强势也还将延续。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节奏加速、地产等政策加快落地等,对于经济的支持效果或将进一步显现。
人民币汇率走强,有利于国内市场资金风险偏好的提高。历史回溯来看,北上资金的流向往往会受到人民币汇率升贬值预期的影响。去年8月以来,贬值压力下,北上资金累计外流988亿元,对A股市场造成了明显的拖累。随着汇率的转向,北上资金有望企稳回流;其中去年8月以来北上资金减持幅度较大、且相对青睐的金融地产等行业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联储再次转“鹰”;金融条件加速收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地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
正式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或威胁令人应接不暇。但迄今为止,面对关税风暴的冲击,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
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地位和治理机制。
当前,美元指数回落下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压力整体可控,叠加央行稳汇率政策保持强度、国内A股等风险资产表现良好等,人民币汇率或阶段性窄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