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话华培动力董事长吴怀磊: 对产业新格局感到兴奋,我们要做难的事

第一财经 2024-05-22 15:47:50 听新闻

作者:王媛丽    责编:黄宇

电动化、智能化正重塑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迎来历史性的挑战和机会。

2023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大国,新能源汽车是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电动化、智能化逐步重塑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面临历史性的挑战和机会。

在燃油车时代通过技术突破打破涡轮增压器细分领域国外垄断的华培动力(603121.SH),在新能源车时代将如何应对传统业务面临的挑战?未来新的成长动力来源于哪里?第一财经日前专访了华培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吴怀磊。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产品,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怀磊表示,整车或者汽车产业不发达的地方不可能诞生发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回顾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0-2000):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滞后,技术水平低,这一阶段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为三级或四级供应商,生产技术较为简单的零部件。

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0):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国际汽车制造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始向全球市场输出产品。

升级转型阶段(2010-至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从简单的零部件制造向动力总成制造逐步升级,同时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化发展。

吴怀磊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最简单的零部件制造开始,利用成本优势抢占市场,积累资本升级技术,从三级供应商到二级供应商,最后到一级供应商。在此过程中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华培动力也是其中之一。

吴怀磊带领华培动力从2007年开始开发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零部件,现在上海华培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隐形冠军,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

在谈及创业之初为什么要选择涡轮增压器这一细分赛道,吴怀磊表示,理由只有一个,难。因为难,所以竞争小;因为难,所以壁垒高。

2007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已是一片红海,而上游的动力总成系统领域因技术挑战难度大而竞争并不激烈。吴怀磊称,在燃油车时代,涡轮增压器相当于发动机这个“动力心脏”的“起搏器”,其研发难度、复杂程度和精密程度与航空发动机类似,航空发动机的精密程度如同工业皇冠,精度高且难度大。

涡轮增压器需要在1000度高温下使用,且设计转速为一分钟30万转,而子弹的转速才一分钟10万转,难度可想而知。创业之初,吴怀磊及其团队屡战屡败,传统低附加值的加工收入早已入不敷出,资金链眼看就要断裂,客户还要增加检测开支,站在悬崖边上的吴怀磊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终于,第六次样品送检,产品全部合格。轻舟已过万重山,随着华培动力技术进一步突破,产品竞争力与日俱增,短短几年时间,在涡轮增压器零部件的细分领域,华培动力做到了全球第一,博格华纳、盖瑞特、三菱重工、石川岛等跨国巨头均为华培的客户。

吴怀磊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对于初次创业者而言,不能做简单的、同质化产品,必须有独到技术以及差异化的产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一条生路。

未来汽车行业竞争态势:多技术、多元化

使用电机而不是发动机来直接驱动汽车,中国新能源车近年崛起,带来了全球汽车产业最大的一次变革。吴怀磊称,电动化、智能化带动了一批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快速发展,随着中国整车在电动化浪潮中成为主流,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将逐步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而作为传统发动机零部件企业的华培动力,最多被问到的就是,新能源车是否会完全取代燃油车,未来华培的动力总成业务将何去何从?华培动力如何拥抱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机遇?对此,吴怀磊有自己的看法和观察。

吴怀磊认为,首先,电动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动机;其次,未来汽车行业一定是多技术、多元化的竞争态势。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有两类,第一类是纯电动,即电池,它是直接充电,电动驱动电机;第二类是增程或者混动发动机,发动机不再直接驱动车辆,而是变成了发电装置。所以电动化并不意味着只有电池一种解决方案,还有增程和混动的方案,增程和混动方案意味着仍然有发动机。

吴怀磊给出了一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销量495万辆,占比67.6%,相比2022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插电式混动车销量174万辆,占比23.8%;增程式混动车销量63万辆,占比8.6%;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在2023年的增速高于纯电动车。

“我们的business依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原有的动力总成业务始终在增长,并没有消失的原因。”吴怀磊表示。

吴怀磊称,纵观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在新能源车方面,中国已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制造成本优势,这也迫使一部分海外企业改变竞争策略,选择差异化的技术路线。

近期,奔驰宣布重新调整电动化转型战略,将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从原来的100%大幅下调至50%,并在2030年后继续推出新的燃油车型。为了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奔驰也将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内燃机的高效性能。梅赛德斯-奔驰CEO康林松表示,该集团将在未来十年内继续投资内燃机产品的研发。

同时,吴怀磊也观察到,在当前新能源车领域竞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了应对2035年欧盟严苛的环保法规,以汽车产业为经济支柱的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在燃料上寻求突破,将传统石油替换成合成燃料(e-fuel),从源头上实现碳中和。

据悉,已有德国车企带头布局合成燃料,比如奥迪早在2011年就宣布了e-gas项目,即e-fuel的前身,并于2014年生产出“e-diesel“的乙醇柴油燃料,率先在奥迪A8 3.0 TDI quattro上使用。同门的保时捷也在研究e-fuel,希望使其采用传统内燃机的跑车可以“永葆青春”。宝马为了研发e-Fuel,也在3年前投资了名为Prometheus Fuels的能源公司。

一方面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善,在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下,增程和混动新能源车市场空间大,另一方面国外汽车企业用时间换空间,暂缓全面电动化计划。这意味着未来内燃机并不会消失,汽车行业将呈现多技术、多元化的竞争态势。

尽管如此,吴怀磊也坦言,在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原有业务显得不再性感了。

事实上,2019年,吴怀磊带领华培动力上市的同时,也吹响了“转型”的号角。这一次,华培动力布局的是汽车传感器领域。

“中国本土传感器约占中国市场15%左右,商用车的国产化率相对高,乘用车的国产化率非常低,这给本土传感器厂商带来巨大商机。”吴怀磊表示。

2020年,华培动力收购无锡盛迈克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借此切入汽车传感器。2022年底,华培动力又收购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50.2%的股权,并向其增资1亿元,从而进一步拓展其传感器事业部战略版图。据悉,目前华培动力已初步完成了对盛邦、盛迈克的整合。

也是在2022年底,华培动力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盛美芯,后者具备部分核心车规级芯片的自主设计、封装测试的能力。年报显示,盛美芯完成了多款车规级MEMS产品的设计流片,第一条封装测试产线正式投产,生产的二合一芯片和压力模组经全方位测试,能够满足车规级要求,已经被盛邦和盛迈克批量使用。至此华培动力已初步建立起从芯片到模组、到传感器总成的全产业链的核心能力。

下注未来:热管理系统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趋势逐步重塑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传统燃油车市场格局正被打破,对此吴怀磊比担忧更多的是兴奋:“旧格局打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才有新的机会。”

这次,吴怀磊下注的是热管理系统。

2019年,吴怀磊成立华涧新能源公司,开始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研发,依托集团公司在高端材料研发和材料成型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华涧新能源为工业/车辆热管理系统与燃料电池BOP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的对象为发动机、变速箱和空调等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新增了动力电池、电驱动等热管理对象。由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实现方式相较传统燃油汽车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复杂程度以及单车价值都有极大提升,对于零部件节能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更高。

吴怀磊表示,从发动机时代转变为电动化时代,热管理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将带来一波价值升级,单车价值从2000元升到7000元左右。而选择热管理系统作为新的转型方向,一方面是看好未来巨大的产业前景,另外一方面还是因为“难”。

热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技术难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为了平衡短期业绩和长期策略转型,吴怀磊表示,基于传感器的品类非常多,适合用资本手段进行并购整合,所以将传感器业务放到了上市公司发展;而需要更多研发投入的热管理系统以及控制器和执行器等,放到了上市公司体系之外的华涧新能源。

在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制冷压缩机的技术路径上,吴怀磊介绍到,在数据中心以及储能这两个需要中小冷量的场景,当今普遍采用的技术路线是涡旋压缩机,而华涧新能源采用的是自主研发、应用空气轴承的超高速离心技术的压缩机,能够提高热管理系统30%~50%的热效率,并且减小了体积和重量,系统能耗仅为竞争对手的一半。

据悉,华涧新能源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IFCC系列超高速压缩机、HVEF高压电子风扇、EWP电子水泵等,已为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主机厂配套,产品已经在乘用车、商用车、公交车辆、轨道交通、固定电站、非道路车辆等场景得到规模应用。

始于汽车,不止于汽车。“未来温控产品急速扩张的领域主要是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IDC即数据中心,一个是在储能的热管理,这两块市场每年都在以翻倍的速度增长。” 吴怀磊表示。

“当我们凡事都能从本源解读时,趋势与未来便一目了然。”在面对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吴怀磊表示,企业家需要关注全球宏观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以及行业格局,在预感到变局来临之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