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手足口病CVA6病毒存在暴发风险,相关疫苗开发仍有难度

第一财经 2024-05-23 14:29:50 听新闻

作者:林志吟    责编:彭海斌

该研究提示开发手足口病CVA6疫苗的重要性。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4-7月是手足口病的春夏季高峰期。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近日发布的一项关于手足口病病毒的调查研究显示,柯萨奇病毒A6(即CVA6病毒)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CVA6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

当前,我国已上市的手足口病EV-A71疫苗主要是用于预防肠道病毒A71,且属于单价疫苗。上述研究也提示开发手足口病CVA6疫苗的重要性。

截图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官网

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发生变化

这项研究的作者来自于中国疾控中心以及西安、广州等地方疾控等单位。根据国家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监测网络,该研究团队调查了我国2012年至2023年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从中获得74株CVA6菌株进行分析。

在这74例CVA6病毒相关的严重手足口病病例中,48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2.05岁,从6个月到6.5岁不等)。

研究团队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儿童,症状通常以发烧、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症状一般较轻,在7至10天内缓解。然而,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并发症。此前,肠道病毒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2016年,肠道病毒A71灭活疫苗(EV-A71疫苗)开始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然而,由于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多样性发生了变化。

研究团队表示,在5岁以下儿童中报告了74例与CVA6相关的严重手足口病病例,该年龄组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易感性,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潜在致命后果。因此,开发和管理针对CVA6的疫苗对于预防易感儿童的重症手足口病至关重要。

该研究也提示,CVA6病毒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有关,且正在发展,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监测势在必行。

疫苗开发的挑战在哪

回顾手足口病的发现历史,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之后迅速在全球传播开来。1997年前主要在欧美国家流行,1997年后变成在亚太地区流行。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手足口病,之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2008年,安徽阜阳暴发手足口病疫情并引起多例死亡病例,引起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5月,原国家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手足口病防控的目的,是降低发病水平,减少重症和死亡。

今年4月份,河南省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宋春兰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治疗的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

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2016年,国内有3家企业研发的EV-A71单价灭活疫苗获批上市,有效降低了由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率及病死率。由于单价疫苗无法预防由其他血清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面对手足口病复杂的病原谱,多价疫苗成为手足口病疫苗研发的主要方向。

纵观全球,目前有企业已在探索开发可以预防CVA6的多价手足口病疫苗。然而,要开发这样的疫苗并不容易。

近日,《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及疫苗研发进展》研究显示,目前手足口病多价疫苗研发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手足口病多价灭活疫苗研发技术难点在于候选疫苗株的分离筛选,除EV-A71、CVA16外,其他肠道病毒在人用疫苗生产细胞基质上难以分离培养。多价疫苗研发的另一大难点为免疫干扰,机体针对多价疫苗中的一种或几种抗原组分的应答占主导地位,导致不同抗原组分诱导的免疫应答不平衡,从而影响疫苗的整体保护效率。手足口病多价灭活疫苗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低于单价疫苗,因此在多价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抗原组分的配比,探索免疫平衡点,同时需要提高多价疫苗不同血清型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为多价疫苗的抗原配伍提供更大空间,保证多价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力。

“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仍面临着众多难题,需进一步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以及肠道病毒的致病机制、毒力位点和抗原表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需要建立完整的疫苗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力评价体系,助力手足口病疫苗研发。”《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上的这篇研究亦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