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造科创和金融中心,上海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第一财经 2024-05-24 19:19:53 听新闻

作者:缪琦    责编:计亚

这样为科研提供服务的创业案例,既是上海通过科技和金融服务高质量孵化创业企业的缩影,也是上海科创基建与生态不断完善提升的例证。

基于在读博期间开展日常科研实验感受到的困难,张庆与6名华东理工大学的同学在2007年创办了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坦科技”),试图为科学家提供一站式产品与服务。“当时国内科研供应保障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相当薄弱,大到分析精密仪器,小到科研试剂,90%以上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贵,采购周期长,服务对接也有诸多不便”。

依靠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20万元资助以及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孵化支持,他们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今,于2020年10月在科创板上市的泰坦科技,2023年已实现营收27.7亿元,员工超1600人,研发投入超1.57亿元,累计服务超过6万家企业机构客户,超过100万科研人员。

这样为科研提供服务的创业案例,既是上海通过科技和金融服务高质量孵化创业企业的缩影,也是上海科创基建与生态不断完善提升的例证。5月2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聚焦科创和金融中心建设,也在实地走访中看到了更多探索样本。

三区联动实现“创新策源”

作为“校园、园区、城区”三区联动的实践地,位于闵行区的大零号湾是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创新策源 ” 定位的功能区,也已迈入了快车道——自2023年《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正式发布后,2024年修订通过的《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大零号湾”列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

上海闵行科委负责人徐晖告诉第一财经,为了推动高校的成果转化加速落地,更精准地服务科创企业,他们去年5月直接把科委的办公室搬进了“大零号湾”。除了在前期给予创业企业一系列的租金等相关补贴,他们还会提供全程陪伴的扶持计划,以帮助企业一路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尝试不会影响他们继续回高校做科研,从实验室到生产空间非常近,骑个自行车就到了”。

除了前期的补贴和资金支持,人才是科创企业最重要的发展动力。节卡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在“大零号湾”成长起来的科创企业,也“近水楼台先得月”,吸纳了大量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及相关专业的人才。节卡机器人产品线总经理刘博峰就是其中之一。“(上海)交大机器人所就在旁边。”他告诉第一财经,节卡招聘的来自交大的员工比例会比一般企业高一些,特别是早期的研发技术团队,较大比例来自于上海交大。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如今也会每年定期走进各大高校展开全球化人才的招募,让整个人才结构更加多元,“现在的员工里还有十多名外籍人才”。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兵作战。节卡机器人常务副总裁常莉表示,节卡机器人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大零号湾”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的建设作用,这里不仅汇聚了交大、华师大两所“双一流”高校、10多所科研院所,以及近200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还聚焦工业机器人、AI+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细分领域,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输送人才的活水,共享产业链集聚的资源优势。

在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和政策的助力下,节卡已掌握了协作机器人的相关核心技术,并实现了“机器人造机器人”。常莉告诉第一财经,技术的创新优势,让节卡过去三年每年的业务量保持50%左右的增长。他们也在通过与工业跨国巨头的合作,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倒逼自身的高速成长,并已在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地成立了分支机构,以赋能国际客户。

截至目前,“大零号湾”共集聚“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1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627家。

科创板头雁效应显著

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上海积极发挥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围绕服务科创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持续推进科技金融工作,逐步形成了“1+4+1”的框架体系,即“一套保障机制”,包括财税扶持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四方面创新”,在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方面开展试点;“一个服务网络”,包含线上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线下科技金融服务站,以及服务专员、专家队伍等。

在资本市场,科创板发挥了显著的头雁效应。截至今年5月22日,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91家,仅次于江苏排名第二,市值1.2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随着科技金融各类产品要素的不断完善和全覆盖,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从创新创业走向了成熟的资本市场。比如前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泰坦科技,就是首家科技服务类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科创金融的强生态正在形成。近年来,上海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改革,在股、贷、债、保等核心金融领域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行动方案,试行相关创新举措,在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试点探索,深化完善上海科技金融政策制度体系。另外依托各区科技主管部门及重点领域专业服务机构,上海还设立了17个科技金融服务站,聚焦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年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次。新微集团作为上海市科技金融服务站之一,在承担政策性产品的公共服务之上,强化投资功能,先后孵化投资了硅产业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成果转化登陆科创板,探索出了“政策+市场化”相互促进的模式。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作为科创和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自2012年开板以来,也围绕“股权市场赋能科技创新”的核心目标,聚焦服务科创企业及科创投资机构两类客户,依托上海专精特新专板、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可转债发行交易平台、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等推动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其中在服务科创企业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军在24日表示,于今年3月底正式开板的上海专精特新专板是培育上市公司的“苗圃”,也体现了上海特色,不仅将专板服务对象扩大到了两类企业——除了纳入政府培育体系的中小企业,还纳入了私募股权创投机构投资企业,而且还发挥数字技术应用优势,通过与上海大数据平台“普惠数据2.0”链接,更加准确、实时地了解入板企业信息,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信息披露成本和融资信贷的评估成本。另外,该中心还聚焦企业痛点整合金融资源,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登记托管、股权转让、认股权、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权益管理服务,股权、可转债、股权质押、信贷对接等融资服务。也就在今年5月,上海股交中心助力头部SaaS厂商上海珍岛完成了港股IPO。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