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探访瑞金医院、联影集团, 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十年变革路

第一财经 2024-05-27 12:23:51 听新闻

作者:冯小芯    责编:陈姗姗

质子治疗是目前全球顶尖的肿瘤治疗技术,国产首套质子治疗系统的研发制造也是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十年变迁的一个缩影。

治疗室墙面的这一边是带有质子束治疗头、三维图像引导的肿瘤治疗台,而另一边则是体形庞大的质子束旋转机架,直径超过10米,重量超过100吨。

这里是国产首套质子治疗系统的工厂厂房,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所在地(下称“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

历经十余年时间,这套质子治疗系统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瑞金医院联合打造,已经于去年11月正式运营,累计临床治疗病人数已超过150例。近日,第一财经在走访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了解到,该系统新一代的360度旋转机架治疗室正在调试,目标是在今年内实现临床应用。

国产首套质子治疗系统的研发制造也是国内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十年变迁的一个缩影。医疗装备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也是技术、资本、人才密集的行业。虽然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产业起步较晚,但在最近十余年迎来了快速发展,背后是医生、企业、高校等相互“成就”的过程。

国产首套质子治疗系统的治疗室 摄影/冯小芯

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如何实现

质子治疗是目前全球顶尖的肿瘤治疗技术之一,相比临床常用的光子放疗,质子治疗把氢原子核加速到光速的70%形成的射线,射入人体杀灭肿瘤,照射更为精准,也更能够保护正常组织。在过去,质子治疗的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治疗依赖进口设备,治疗成本高昂。

在近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上,中信证券医疗产业首席分析师陈竹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据他观察,2014年A股基本还没有医疗装备板块,到2023年,中国医疗装备市场已经接近4000亿,形成了完整的医疗装备板块。从资本市场来看,这十年可以说实现了国内高端医疗装备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探访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的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对于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第一个感知者是医生、护士或者是医务工作者,因此创新的源头是在医院里。“但作为医生来讲,他的专业是诊治,而不是去做发明创造。为这些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寻找解决方案的是研发机构或者研发企业。这样把他们放在一起,就可以更快地去实现创新。”他说。

国产首套质子治疗系统的旋转机架 摄影/冯小芯

作为国产首套质子治疗系统的研发人员,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满洲说道:“我们原来在中科院上海光源做加速器。对于医疗器械来讲,我们是门外汉,所以在整个质子治疗装置的研发过程当中,包括所有临床方面的需求、参数的优化、安全性的评估,我们都是和临床团队一起去探索。”

据瑞金医院放疗科医师许赪介绍,已经接受国产质子系统治疗的150余例患者涵盖了各种场景,包括了一些很复杂的病例,比如复发的头颈部肿瘤、毗邻心肺的重要结构,还有一些复杂的软质肿瘤。从短期的疗效来看,所有患者没有出现3度以上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同时从观察到的疗效来看,肿瘤的控制还是比较不错的。

“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临床治疗价格,国产质子治疗大幅降低了费用,按照分次收费的方式,整个疗程不超过17万元。目前国内进口装置的治疗费用大概在28万元。”许赪说。

联影集团推出世界首台全身5.0T磁共振设备 摄影/冯小芯

产学研医互相“成就”

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连续取得突破的,还有成立不过十余年的联影集团。2011年,联影集团创立于上海,已经向市场推出190余款对标国际高端水平的硬软件产品,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引领。

近年来联影推出了2米PET-CT(全景动态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全身5.0T超导磁共振等全球首创产品。2022年,联影集团旗下子公司联影医疗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年内科创板最大规模IPO。

作为较快成长起来的国内医疗装备企业,对于“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的模式,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有很深的感触。在上述采访活动上,他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大型医疗装备行业实际上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如果光凭公司自己单打独斗是不容易做好的。联影的确在“产学研医”这块享受了非常大的红利,正因为这个机制的支撑,才发展得更快一些。

“实际上联影几款世界首创的产品都与(医院)专家们的输入很有关系。他们从临床的角度提出临床的需求和问题,让联影得到第一手资料,我们就会去思考怎么在工程技术方面去满足这些临床的需求,来解决这些问题。”薛敏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