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大唐湖北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正式投运。这是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大唐湖北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储能系统由42套储能电池仓和21套升压变流一体机组成,选用185安时大容量钠离子电芯,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升压站。刚投产的一期工程达100兆瓦时。项目团队攻克了诸多难题,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形成了该领域的自主产权、标准体系和一系列可推广的钠离子储能关键技术,为推动大容量钠离子储能系统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样板。
大唐湖北钠离子储能项目经理崔勇乐表示,钠离子电池有很好的安全性,具有很好的低温运行效能。在零下20摄氏度,仍能够保证85%的充放电效率,这一点是其他电池无法比拟的。在60摄氏度的高温仍能够保证1500次的充放电循环。它的针刺性、抗撞击性,都比一般的电池要好很多。
电站投产后,每年可充放电300次以上,单次充电可储存10万千瓦时电量,在电网高峰期释放电能,可满足约1.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表示,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容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发电不稳定,所以必须配套储能装置。储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预期,储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新能源消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新能源领域投资,把握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AI技术可以提升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入推进,系统稳定的难度持续上升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开展了钠离子电池的扩产、增资和投建计划。
曾因高管个人资金需求提出减持计划的阳光电源现在改变主意了。
今年上半年,以逆变器“起家”并逐渐拓展至储能板块的阳光电源基本面表现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