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门市江海区经促局获悉,广州南沙港—江门高新港“一港通”进口模式日前正式启动,使货物从南沙中转至江门更加便利,进一步丰富了江门口岸货物进口模式,意味着广州与江门物流作业真正实现无缝衔接。
此次启动的“一港通”项目,首批试点货物——2个集装箱塑胶类货品,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口,顺利抵达广州南沙港。随后,这批货物通过高效驳船服务,无缝衔接至江门高新港,全程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流程,展现了高效与顺畅。
传统模式下,货物从南沙中转至进口地江门需经历复杂的报关手续,涉及两地多环节操作,不仅耗时耗力,还制约了货物的快速流通。而今,“一港通”模式的创新实施,打破了这一瓶颈。广州南沙港与江门高新港两地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充分整合码头监管方式,实现属地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企业仅需在一地完成报关,即可享受全程无忧的通关服务,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同时,进口组合港模式将优化江门属地进口流程,简化进口手续,实现稳定的船舶承运状态,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随着该模式的持续深化与拓展,将为更多企业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体验,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港口多式联运堆场共享共用、多式联运场站一体化运营管理、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一体化和多式联运信息高效互联,有助于降低多式联运装卸、转运及堆存成本,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通过联动接卸模式共完成进出口集装箱12.13万标箱。
由于标准不统一,运输卡堵、物流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一直存在
交通运输部今年谋划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联通提质工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工程等20个重大工程(包)和新藏铁路、三峡水运新通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45个重大项目
专家表示,从物流全链条来看,目前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