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将聚焦重点领域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标准,加快构建适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以标准支撑运输结构调整优化,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的《交通运输标准管理创新行动方案》(下称《创新行动方案》)和《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聚焦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智慧物流、智慧出行、运输安全、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标准,加快构建适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交通运输标准高质量供给和高效能实施。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宫生晨今天(7日)在参加在线访谈时表示,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进展明显、三年巩固提升”的目标,交通运输部将持续推动标准化管理创新,总结提炼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转化形成长效制度机制,推进标准供给质量提升。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由于标准不统一,运输卡堵、物流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一直存在。专家介绍,以多式联运站场标准为例,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场站衔接不畅。例如,铁路专用线与港口堆场未有效延伸,部分港口缺乏铁路直通,需依赖公路短驳,增加成本和时间。
铁路集装箱专用车与海运集装箱在尺寸、载重方面不协调,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亏吨等问题。此外,吊装设备标准不一,影响转运效率。例如,铁路对集装箱重心偏移和总重控制要求严于水运,发货人需提供5种装箱照片或视频作为安全凭证,影响铁水联运效率。多式联运经营人需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设定不同合同进行分段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
交通运输部。摄影/章轲
业内人士反映,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物分类、转运交接、保险理赔等规则差异大,导致作业流程繁琐。例如,铁路与海运危险品目录不互认,影响锂电池等特殊货物运输。某运输通道因铁路与海运规则不统一,导致铁海联运效率低下。业内人士曾建议建立“一货两标”互认机制,简化锂电池运输审核。
此外,铁路、公路、港口、海关等部门数据未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影响全程监控和调度优化。交通与能源、旅游等产业标准未协同,如新能源物流车充电设施与运输网络不匹配,影响多式联运绿色化发展。在一些旅游景区,交通与旅游设施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导致游客在景区内的交通便利性不足,影响了旅游体验。
宫生晨介绍,《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标准制定进度管理。包括优化标准立项评估机制、强化标准制定过程监管、加快标准审批发布速度、建立重要标准绿色通道。“标准数字化是提升标准化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宫生晨说,《创新行动方案》明确,升级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系统信息查询服务功能,汇聚交通运输各层级、各领域工程建设、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数据信息。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在具体领域,《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以标准支撑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强货物多式联运设施联通、促进联运转运换装设备共通、强化货物联运作业衔接畅通、加强货物多式联运信息互通、推进交通与能源旅游等产业融通;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支撑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发展、推动智能港航系统建设、提升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应用规模、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同时,以标准助力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健全物流网络供应链系统、畅通城乡物流末端循环网络、提高物流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以标准促进交通安全绿色发展,促进新能源车辆广泛应用、推动交通装备设施绿色化、促进污染防治与循环再生利用。
宫生晨透露,交通运输部将推动标准预判、研判与储备,包括创建标准草案储备库、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针对《创新行动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进行调度,跟踪评估目标完成和任务落实情况。
交通运输部今年谋划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联通提质工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工程等20个重大工程(包)和新藏铁路、三峡水运新通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45个重大项目
在信息化时代,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将能为中医药出海提供更大的助力,在中药标准化、药品溯源以及药品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专家表示,从物流全链条来看,目前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根据《行动方案》,全省将聚焦6个方面的降本行动,采取包括22条举措、103个具体政策点。
交通运输领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