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工程师好像对这个世界有一种特殊的关怀,他们喜欢创造一些有用的东西,帮助这个世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名一心想解决问题的工程师。
在他五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了他一套科普绘本作为生日礼物。这是一整套的儿童科普读物,内容涵盖了机械、宇航、地理、生物等等,可小小的他偏偏只对机械和宇航这两本充满兴趣,很快这两本书就被翻烂了,而其它的那些本还像新的一样。绘本里复杂的机械构造和浩瀚的宇宙苍穹,成为了他工程师梦想的开端。
杨玥坤,1996年出生,上海翼翀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创始人。翼翀动力专注于小型民用长寿命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希望能用自己的技术填补中国低空经济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杨玥坤
上海翼翀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创始人
从汽车到飞机,梦想越来越大
怀揣着儿时热爱机械的梦想,杨玥坤踏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他选择了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主要研究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冷却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生阶段则开始接触能否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来辅助进行工程设计。在交大巴院这个工程师的摇篮里,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动力工程的理论知识,还找到了各种他感兴趣的实践项目。
刚进校门不久,他就加入了交大的方程式赛车队,赛车队的工种很多,杨玥坤对于赛车的动力装置最感兴趣,他认为这也是能让赛车风驰电掣的最关键部分,哪里关键他就要做哪里,于是他开始负责底盘设计和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研发。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发动机对于机械性能的重要,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高性能发动机的决心。但赛车队的发动机都是采购的,杨玥坤并不能在这里大展身手。于是大三那年,他决定退出赛车队,并召集小伙伴们加入了学院的科创培育基金,开始申请研发发动机关键部件的课题。也正是在那一年,市场上已经有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分化,由于传统汽车采用的活塞式发动机已经相对很成熟,杨玥坤觉得再继续研究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进步空间已经不大。但飞机不一样,那时候除了民用大型客机,人们看到最多的是小型私人公务机,虽然飞行背包的概念已经被提出,但是真正去做单人飞行器和低空物流运输机的企业几乎没有,杨玥坤的心中萌生了更大的想法——为什么不让我的发动机飞上天呢?
这是要上天啊?
万一可以呢。
一个大学生团队造发动机听上去也许还不算稀奇,但要造的是飞机发动机,听上去就有一些不切实际了。从发动机零部件的研发开始,杨玥坤和小伙伴不断地积累着经验。2020年,他和团队有了想做一台整机的想法,于是他带着发动机项目的计划书去参加了学校的创业比赛,想看看老师们会不会支持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杨玥坤没想到的是,他们“这是要上天啊队”居然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国内市场缺少小型载人飞行器的动力单元,这一领域的确具备市场空间,但不利因素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周期太漫长、资金需求太大,当然还有一份普遍的担忧,就是一个学生团队到底能不能做成这件事。
参加比赛并获得了初步认可之后,杨玥坤和他的团队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探索。2020年年末,一个客户的需求再次推了他们一把。这位客户急需为正在研发的飞行器寻找合适的动力源。这款飞行器既需要应对高原的严峻环境,又要承载沉重的货物,而国内市场上合适的发动机几乎一片空白,国外的高性能发动机不仅价格高昂且供货周期漫长,因此,客户非常希望能有一款适配飞行器的国产发动机。在杨玥坤看来,这无疑正是展示团队技术实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绝佳机会。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一款模块化、长寿命、高性价比的小型航空发动机终于在他们手中诞生。
冷静一点!我们是工程师
航空发动机作为精密的机械设备,对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的要求极高,每一个部件的加工都容不得丝毫马虎,即使是微小的误差,也可能导致整个发动机的性能大打折扣。此外,国内在轴承、新材料等关键环节上的技术差距,更是让杨玥坤备感压力。今天,当聊起团队在研发过程中,遭遇的技术壁垒和制造难题时,杨玥坤笑着说,几乎每一步都是困难,都和自己原来想的不太一样,但工程师就是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的微信签名也改成了:冷静一点,我们是工程师。就这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步熬过了每一个困难。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别慌”成为了杨玥坤的口头禅。每当遇到技术瓶颈或加工难题时,这两个字总能让他保持冷静,用工程师的理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别慌”的心态,不仅帮助团队稳定了军心,更让这群年轻的工程师快速成长。
对于未来,杨玥坤满怀信心与憧憬。他希望能够将他们的发动机推广到更广泛的飞行器领域,同时,他还计划进一步降低发动机油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探索新能源的应用可能性。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中国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在国际市场能有一席之地。
杨玥坤说,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在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问题所困扰。所以,“别慌”是特别好的工程师精神的缩影。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或许他还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始终保持冷静、勇于尝试、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把事情做成。
制作人:陆熠欣
制片人:常瑜
编 导:朱健楠
采访人:辛梓
撰 稿:朱健楠
编 辑:秦妮
摄 像:沈赐韵 崔晓晟 杨立培
后期剪辑:杨先珩
音乐编辑:蒋孙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