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方面的牵引,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另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中国式现代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21日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推出系列短视频“改革开放进行时——社科专家带你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权威专家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其中,着重讲解全会《决定》里新提出、有变化和反复强调的内容,并结合上海的制度性经验、示范性案例和标志性场景加以系统阐释。今天推出第二集。
第二集:新起点上的改革蓝图
主讲嘉宾:王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从局部的探索到制度型开放、制度性的改革,真正形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并提出“七个聚焦”。我们如何理解“七个聚焦”?
王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15个方面60条,每一句话都是要具体推进的改革举措。这次全会把这轮改革的目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基础上做了很大提升,就是从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其中有两方面的牵引,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另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七个聚焦”中的第一条“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整个报告60条中的一条主脉络。
第二条“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如果说“七个聚焦”仅仅针对的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可能不会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到第二条。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属于政治体制改革,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三条“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经济体制改革既引领了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又体现在文化强国。接下来就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和“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最后是“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七个聚焦”的逻辑关系很完整,并且是经济体制改革引领了各方面的全面改革。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从1979年起,最早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主要来自于地方上改革的动能。这次全会提出300多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怎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从局部的探索,到制度型开放、制度性改革,真正形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个重要时间点
到2029年,300多条任务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紧。如果做五年计划,我们通常会把目标完成的时间节点放到2030年,因为“十五五”计划完成是2030年。为什么要到2029年?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政治考虑,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所以有三个时间点: 2029年我们整个制度性改革基本上要完成;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海如何因地制宜
在整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上海处于市场体系的枢纽地位。中央对上海定位有两项要求:排头兵和先行者。
上海聚焦“五个中心”建设这一重要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体现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本质要求。
其中,上海现在最有优势,或者说未来最具潜在优势的是科创中心。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新科技革命有一些论述,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6G、区块链、量子通信、新能源等都有引领作用。未来10年是黄金时间,我们有很多需要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上海要因地制宜,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我对上海的发展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要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防止重文件制定轻文件落实等不良倾向。
徐州将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切实走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张玉卓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推动国资国企全力以赴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